天宝三年(744年)春,李白在长安送走了他的忘年交贺知章,并约定来日同到绍兴镜湖泛舟畅游。三年后,他专程前往会稽寻访这位长安旧友而不遇。随后,李白取水道乘舟朝东向大海,经宁海登天台山,一路流连山水行吟不辍。
这是他第三次来浙江,这条路线,他已经很是熟悉。
30年前,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将这条从钱塘江出发,沿浙东运河经萧山、绍兴到曹娥江,再沿剡溪达新昌的天姥,最后到天台山的山水之路,命名为“浙东唐诗之路”。
那么,“浙东唐诗之路”何以让游遍千山万水的李白流连再三,并留下诸多深情咏唱?
一
开元十三年(725年),24岁的李白从四川东游楚地时,就在诗中表达了对浙江山水的向往:“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剡中”就是今天的绍兴嵊州一带。
两年后的仲夏,李白经镇江赴杭州、游越中,继而由剡中到天台山,并留下《别储邕之剡中》:“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这是他用诗歌编制的一套绝佳的旅行方案。
此后,他又至少于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天宝六年(747年)、天宝十二年(753年)三次入越,留下涉及“浙东唐诗之路”的传世诗篇50余首。
在他的生花妙笔之下,晨光中的百越最高峰天台山,可以“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独行在越中的伤心人,能够“一为沧波客,十见红蕖秋”;偶遇陌生人的耶溪采莲女,棹歌回头后“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754年,一个名叫魏万的年轻人,踏破铁鞋赶了将近1600多公里的路程,才追上他的偶像李白。
大为感动的李白为这位忠实粉丝写了一首长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以魏万千里寻访李白的视角,再次记录了自己探寻浙江这片壮丽山水的行程轨迹:“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
二
这条山水诗路,为何能够给予李白以莫大的艺术灵感?我们不妨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创作背景来窥探一番。
事实上,在747年这次浙江之旅的前几年里,李白的内心就充满了惆怅与苦闷。这也是《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创作背景与基调。
大多数李白的年表这样记载:744年,春日将尽,浸透了长安冷月的李白在送走老友贺知章不久,就向皇帝提出了请求“归山”的辞呈。而那位曾对他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的唐玄宗,甚至连一句客套的挽留都没有。
虽然当时唐玄宗“赐金”李白,还封他一个“无忧学士”的荣誉头衔,可败走京城的李白觉得自己并不光彩,于是他并不急着回家,而是四处寻找大师皈依道门。
在这次游历途中,李白遇到了唐诗的另一巨星杜甫。虽然他依然维持着狂放潇洒的行止,但比李白小11岁的杜甫,还是细心觉察到了这位大哥内心的痛苦与煎熬——“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一年秋天,两人在开封又遇到了以边塞诗闻名的高适。他们先是漫游梁宋,后又重聚在齐鲁大地,度过了一段愉悦而美好的时光。
三人分别后,李白便开始了南行访越的准备。他对朋友们说,要去越中求仙访道。但内在原因,不排除他需要行走在更为清秀的山水中,消解自己离开长安、才华无处施展的痛苦。
也正是有了这个理由,才有了这首盛唐名篇。梦中的李白来去如飞,轻快地走向这座让他魂牵梦绕的名山:“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这首诗,一如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汹涌澎湃、绚烂至极的《将进酒》,节奏错杂纷呈、气力雄浑激昂。
这段依托天姥山的造梦之旅,给予李白从癫狂到无限落寞的情感抚慰,也纾解了他逐梦长安而不得的苦闷和郁结。尘世的坎坷,终拘不住理想的超越和精神的高韬——“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当然,另一种记载是,746年自春以后,李白就屡生南游之思,直到秋天,大病初愈就再次周游鲁郡,留下了这篇告别齐鲁的记梦诗。时间久远,李白当时的心境到底如何,已很难考证,但他对浙江山水的留恋毋庸置疑。
三
除了绝美的山水风物,李白多次奔赴浙江,还在于这里有他一生中为数不多的知己,有他心心念的偶像。
747年秋,李白到达此行中的重要一站——贺知章的老家会稽。但到了之后才得知,这位当年在长安一见面就惊呼他为“谪仙人”的老人已经去世。
看到贺家老宅池塘中依然绽放的荷花,走到老先生墓地的大柏树下,李白一定想起了跟这位太子宾客在京城的相遇:五年前,两人初次见面就极为投缘,兴致勃勃地来了一场畅饮。可酒后却发现谁都没带足够的银子支付这桌酒菜,于是贺把皇帝赐予自己这位三朝元老的金龟子摘下来当饭钱,留下了“金龟换酒”的美谈。
此时此刻,李白只能一个人到镇上独饮,怅然地留下短诗《对酒忆贺监二首》来纪念这位老友,“人亡馀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事实上,李白行走的这条唐诗之路,早在东晋就已写下序曲。谢安、谢灵运等人在浙地留下的浓郁的魏晋遗风,就足以让天性崇尚自然的李白沉醉不已。
李白不仅到过谢灵运的故乡上虞东山探访,并留诗《谢公宅》,还“且从康乐寻山水”。至于谢安,李白更是一再赋诗称羡,表达对这位将军功成身退的久仰与钦佩。
据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相关研究人员统计,在“浙东唐诗之路”这条星光璀璨的古道上,留下了唐代500多位诗人的足迹,以及2500余首诗篇。也就是说,《全唐诗》收录的2200多位诗人中,差不多有1/4来过浙东。
今天,如果说我们打江南走过,却没有踏上这条唐诗之路,没有领会李白一生“四入浙江、三入剡中、二上天台山、一上四明山”背后的兴致与惆怅,没有感知这条诗路风生水起的高光时刻,又怎能读懂“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厚重与积淀?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