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重阳节,也叫老人节。每年的今天,网络平台上总会有很多关于“孝顺”的话题。值得思考的是,在当下的社会,尽孝是不是变得越来越难了?父母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今天,我们讨论这个话题很有意义。
一
孝道文化在中国传承了数千年,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每个成员的内心深处。对于孝道文化的内在逻辑,整个社会早已经形成共识。但是尽孝的方式并没有严格标准,而且随着时代变迁,一些传统的做法当今可能也难以实现。
所以,我们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道文化时,既要坚守它的精神内核,也不能把孝顺理解得太过狭隘,应该与时俱进,去适应这个时代进行新的表达。
那么,现在的我们究竟该如何表达孝顺?对此有的人或许没有认真想过,也正因此,现实中存在孩子的孝顺和父母的需求“错位”的问题。简而言之,父母想要的没有给,而自己给的并非是父母内心真正想要的。
举个例子,有的人总觉得自己赚了钱以后,给钱让父母花或者平时买些吃的用的就是孝顺。也有不少人觉得隔三岔五回去看望一下,就是“尽了孝心”。
在重视物质给予这一点上,常常会出现比较明显的“错位”。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在中国式家庭里,有几个父母养孩子是为了简单地图“经济回报”呢?所以,很多人年轻时总是说,“等自己有钱了,一定要好好孝顺父母”,这句话其实是不成立的。
相对于物质上的给予,大多数人觉得陪伴是更深层次的孝顺。能做到这一点,的确应该称赞。不过,尽管陪伴难能可贵,但父母内心也不一定就高兴,特别是有的人陪父母时玩着手机打着游戏,与父母缺少情感交流;有的为此不惜耽误工作或者孩子学习,刻意迁就父母,容易让父母觉得自己成了子女的“包袱”。
况且,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现在很多年轻人与父母相距甚远,陪伴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并不是每个家庭都具备这样的条件。
二
在笔者看来,孝顺之所以会产生“错位”,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人对父母一代的特点和变化关注不够,对他们内心真实需求不够了解。
近些年,我国老龄化规模大、程度深、速度快的特征比较明显,特别是“空巢化”日益突出。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人口超14亿,其中,65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的13.5%,且这一比重还在持续上升。不少老人独自留在农村,往往会变得多愁善感、迟钝健忘,学不会新鲜事物,跟不上这个时代和年轻人的思维,但又总是担心孩子,忍不住要唠叨几句。
不少人可能都能从下面这些现象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电话讲到一半,说“我在忙,先挂了,一会儿打回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你们不懂”“不要管我的事”“行了别说了”,也成为很多后辈对长辈说的高频词;教父母用智能手机、数字电视、还有各种“高科技”,总会有些“不耐烦”;父母给自己的微信转发一条又一条新闻、短视频、养生知识,总是懒得去回复,等等。
一些人会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耐心都消耗殆尽了,自己已经焦头烂额。这或许确实是一个理由,但却不是真正的症结所在。
可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是最坚固、最放松、最有安全感的,我们却常常习惯于对最亲密的人求全责备、不假辞色,却看不到他们因此而失落。耐心,这个看似寻常的态度,有时成了一件“奢侈品”。
三
对父母多一些耐心,往往能让父母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被需要,这比物质上的给予、时间上的陪伴来得更加有效。多一些耐心,关键是要形成一种共识,树立一种意识。
一方面,社会层面可以加大对弘扬孝道文化的支持力度,出台更多搭准时代脉搏、符合当下生活工作方式特点的政策。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年轻一代有不少已经不特意为老人过重阳节了。所以,有必要继续加大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既要“塑其形”,更要“传其神”,让尊老敬老的孝道文化代代相传。浙江已连续12年举办“浙江孝贤”选树活动,从最初的评选孝子、孝媳等“孝贤人物”,到增加推选“慈孝之乡”和“慈孝企业”,涵盖更广泛的主体,持续扩大孝道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特别是要出台更多实实在在、操作性强的举措,让工作和生活压力大的年轻人安心尽孝。比如北京、安徽等地相继出台政策,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孝老假”,支持员工在长辈生日、老年节以及需要康复服务等时期休探亲假。各地探索的一些比较具有针对性的做法,也值得倡导并积极推广。比如杭州有的社区创新推出“孝心车位”,子女看望60周岁以上父母,只要提前与物业预约,每次最多可免费停车5.5小时。
另一方面,呼吁年轻人对父母再多一些换位思考、再多一些耐心倾听。《论语》里有说“色难”,孝敬长辈,物质上的供养可能容易做到,给父母一个好脸色反而比较难。实际上,有时父母需要的恰恰是我们关心的询问、认真的倾听。
有人曾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如果有的人说难以做到与父母分享日常、站在父母的立场思考问题,但至少可以少把自己最糟糕的一面留给父母,可以做到让他们把话说完,这对父母来说可能就是快乐和欣慰。
日历一页一页翻过,时间是飞快的,也是无情的,我们和父母相处的每一天都无比珍贵。远行的路上,天再高,路再长,也须记得停下来等一等,别把父母丢下了。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趁着父母健在,给他们打一个电话吧,耐心地听一听他们的唠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