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别让群聊变成“紧箍咒”

字体:
—2023—
12/24
15:55:04
2023-12-24 15:55:04 来源:浙江宣传

  各式各样的群,既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衍生出一些头痛事。前段时间,有人离职后一口气退了600多个工作群,花了3个半小时,“每天随时要回信息,神经随时紧绷着”“感觉退完后就轻松了很多”,获得许多网友的共情。

  无独有偶,近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文件一出,迅速引发热议。很多人都期待,能将那些越拉越多的群组、没完没了的填表等费时费力却意义不大的现象好好治一治。

  对此,有网友说,“谁在单位里没几十个群,大大小小层出不穷形形色色各类专项群”,也有人感慨,“人在职场真心不容易”。在这个社交时代,各式各样的群就像细胞分裂一样“野蛮生长”,不禁要问,对于越建越多的群,我们应该怎么看?

  

  群是社交平台发展的产物。由于建群门槛低、开放性大,只要动一动手指,谁都可以当群主。工作群、同学群、业主群、亲友群、家长群......似乎“有人的地方就有群”。不少“打工人”列表里的群,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

  群泛滥之后,私人空间被暗暗挤压,工作与生活的边界变得愈加模糊。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上班时间在办公室工作,回家后还要在群里工作”“一天24小时,我们一半时间活在现实世界,一半时间活在群里”。有的群还要求成员“超长待机”,“@所有人”“收到请回复”“+1”……让人整天神经紧绷,无时无刻不处在害怕遗漏重要消息、耽误工作的紧张感之中。

  建群容易解散难,一些群即便“使命终结”,依然顽强地躺在列表里。有的人想退群又觉得不好意思,或者存在“万一还有用”的心理,导致列表里的“僵尸群”越积越多。

  不仅如此,有的群建立后功能异化,慢慢变成了“助力群”“拉票群”“广告群”。更有甚者,任凭低俗内容、不实信息满天飞,戾气滋生、矛盾外溢,群成员被一些错误价值观“污染”,乱象丛生。

  

  各式各样的群,到底起到了哪些作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方便了工作沟通,但也衍生出形式主义。不可否认,建群沟通成为了现代人之间快速、便捷、有效的沟通方式之一。在各式各样的群组中,人们分享信息、交流意见和解决问题。不过,“建群热”的背后,有时也暗含着一种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一碰到任务,一些地方首先想到的就是建群,随后根据分工再拉小群,省、市、县、乡、村层层套娃,建群似乎成了落实工作的一部分。

  有的用“群办公”来取代现场办公,本该实地完成的工作,浓缩成群里的一个个word、一份份excel、一张张图片。工作群也渐渐成为一些人的留痕机、打卡器,比如有些干部下基层、进村第一件事,就是习惯性地到挂点的贫困户家拍个照、合个影,上传照片到群里打卡。

  这种用“键对键”来取代“面对面”的行为,从工作的布置、执行到反馈评价,看似形成了闭环,实际上换来的却可能是发起者的惰性与回复者的应付,滋长浮于表面、脱离实际的不良风气。

  密切了家校联系,但也助推了焦虑升级。很多家长或许深有感触,有了孩子后,少则加入几个、多则加入几十个与育儿相关的群。家长们在群里各种交流、晒图、打卡,“别人家的孩子”近在眼前,“同龄人压力”也暗中逼近,“经验交流群”“问题咨询群”慢慢变成了“焦虑贩卖群”“相互攀比群”。

  但家长们这样那样的焦虑,是老师愿意看到的吗?老师们其实也十分心力交瘁。他们不仅白天要完成紧张的教学任务、处理各类琐事,休息时间还要忙着拍照、记录、分享,解答群里家长们的各种疑问。

  可见,“建群热”未必让教育变得更轻松、快乐,反而可能给老师、家长戴上一顶“紧箍咒”。

  打破了时空限制,但也加重了人情负担。社交群可以让天南海北的人变成亲密无间的群友,却也可能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甚至成为一种负担。心理学上有一个定律叫“150定律”,说的是一个人社交的人际宽度最多是150人。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精力只能处理与150人左右的人际关系。但身处“群山群海”中的现代人,早已陷入了“人际过载”的困境。

  有些群里的消息,到底要不要回、怎么回、什么时候回,很多人都感到很纠结,生怕把握不好分寸。有时简单的人际交往在各类群友的花样玩法下,变成了对情商的极限考验。“砍一刀”“投个票”,等等,让“不善于拒绝”的人陷入情绪内耗,这时群聊反而变成一笔笔沉重的“人情债务”。

  这样一来,网络上的距离是近了,但“心与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建群的本意是让人们的交流更加简单、高效、扁平化,而不是让人际关系越来越微妙、复杂,甚至渐行渐远。

  

  其实大家都有一个共识:现代人应该学会“断舍离”,有选择地退出一些群,从中解脱出来。但要真正做到如此,却很不容易。笔者以为,当一件事陷入错综复杂的困局,或许回归才是最佳的选择。

  让工具止步工具。不论如何,群只是一个工具,它是给人服务的,人不能反过来被“绑架”。上下级之间需要的高效交流,干群之间需要的真诚沟通,想要过度依靠群来实现“一劳永逸”,既不应该,也不现实。一旦患上了“工作群依赖症”,互相之间的联系,或许反而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远了。因此,对于群的作用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有一次深度的反思。可建可不建的群就别建了,不该在群里布置的工作就不布置了。

  让感情回归感情。真正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不是一根网线,而是一颗真心。无谓的线上社交,或许能带来一时热闹,但纯粹的感情是需要现实的、深度的、细水长流的交往去累积的。

  其实,割舍掉一些“无效社交”并不意味着薄情寡义,反而说明我们想清楚了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从不必要的“塑料感情”“道德绑架”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方寸屏幕之外的真实空间中,花在最值得、最需要我们关心的亲人朋友身上,才真正最可贵。

  把生活还给生活。退群或解散群其实并没有什么影响,只是我们下不了“断舍离”的决心。回过头看,一些群之所以会给我们带来焦虑和烦恼,恰恰仅仅是因为我们因信息过载而考虑得太多。

  哪些信息是真正不可或缺且有价值的?哪些信息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哪些信息带来的负面情绪已经超过了其本身的价值?这需要多加筛选取舍,不必要的东西也可以“眼不见为净”。

  别让群聊变成“紧箍咒”。群在精不在多,“少一点”不代表贫乏,“慢一点”不等于落后,不要让群里冗余的信息搅乱了本该自洽静好的生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