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年,49岁的李清照来到了春天的临安城(今杭州)。在此之前,她从山东出发一路向南,经历了5年颠沛流离。
在杭州,李清照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西湖边的柳浪闻莺公园内,有一座清照亭,相传是李清照在杭时居住的地方。
令人奇怪的是,与西湖为邻,客居杭州约20年,李清照现存的诗词中,却没有任何有关西湖的记录。
从苏轼、辛弃疾到陆游、杨万里,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西湖的作品。然而,宋代传下来的描绘西湖的诗词中,为何缺了热爱自然的李清照?是她真的没有写?还是写过了却没有流传下来?
杭州清照亭 图源:“方志浙江”微信公众号
一
有人说,到杭州之前,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巨变。心情低落的她,或许并没有吟诵西湖的心境。
1127年,金兵南下,北宋灭亡。国家动荡,深刻影响着个人命运,即使是出身于官宦之家的李清照也未能幸免于难。
那一年,带着前半生攒下来的古籍文物,李清照只身南逃,投奔先一步到建康(今南京)的丈夫赵明诚。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从那时开始,李清照的生活和诗词风格都发生了极大转变。
山河破碎前,李清照有兴致“误入藕花深处”,关心“应是绿肥红瘦”,在老家济南时还写下了赞美大明湖的诗句。在南京的她,虽然偶尔也会喝酒伤春,但更多在感叹“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失去了游山玩水的心境。
南京的生活悲苦,可是命运的打击还在暗中酝酿,一个接一个向她袭来。
首先是丈夫的去世。1129年3月,被罢官的赵明诚和李清照离开南京。到了安徽池阳,重新接到任职调令的赵明诚独自赶赴南京接受敕命,夫妻俩再次分离。没想到不过一个月,就传来赵明诚病重的消息,不久就去世了。
多年以后,李清照在杭州完成了《金石录》的整理,她在《<金石录>后序》里回忆了夫妻俩赌书泼茶的幸福,以及共同收集文物、研究金石碑刻的乐趣。当著作已成,丈夫却“墓木已拱”,不禁悲从中来。
其次是珍藏的流失。李清照在南逃过程中,随身携带大量古籍文物。可以想见,身处战火纷乱的变局中,一位单身中年女子带着繁重的行李逃亡,生活更为艰难。一路奔波中,这些珍藏有的毁于战火,有的遭到偷窃,到杭州时已“十去其七八”。
更何况,初到杭州的短短几月,李清照还经历了再嫁、离婚的风波,闹得满城风雨。
“物是人非事事休”,饱经大起大落的李清照,似乎没有了少女时轻松愉快的心境,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的感慨,在晚年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 图源:“文化交流杂志”微信公众号
二
不过,对于李清照未留下关于西湖的诗词,有专家提供了另外一种解释,现代著名词学家夏承焘认为:“过眼西湖无一句,易安心事岳王知。”
和岳飞同处一个时代的李清照,他们有着一样的希冀——收复故土。然而,面对现状,李清照满是无可奈何,将更多笔力倾注在了对国破家亡的愤慨中。
南逃过乌江时,她不满南宋朝廷的苟且偷生,以怀念项羽之名,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金华避难,她登高望远感叹,“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说不愁,其实字字在愁大好河山的沦落。
1133年5月,南宋派人出使金国。处于贫困和病痛中的李清照,为两名使者各写了一首诗。她以离人的身份,希望使者面对金国不要有辱国威,并带回更多故乡的消息。
巾帼不让须眉。诗的末尾,李清照的情绪逐渐悲壮,“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可惜在当时的形势下,李清照的“欲将血汗寄山河”注定落空。
1134年冬,李清照写下《打马赋》一文,借助一个军事博弈类游戏暗讽朝廷无能。“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已过50岁的李清照,在老去的无奈里,仍然保留着收复故土的希望。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纵然杭州热闹、西湖美丽,她的心中大概只有怀念和惋惜,时而靠醉酒来远离愁绪。也许是在对家国的深深忧虑中,李清照没有了书写西湖的闲情逸致与余力。
三
作为一代词宗,李清照的大部分作品都已散佚,流传至今的诗词不过80多首,有一些还是存疑之作。因此,还有一种可能是李清照写过西湖,但没有留存下来,给后人造成了“没写西湖”的印象。
据宋人笔记记载,李清照著有文集十二卷、《漱玉集》一卷。《宋史·艺文志》则说,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八卷。
可以肯定的是,李清照的作品远不止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数量。到了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想找《漱玉集》,但“寻之未得”。在出版业比较发达的宋代,李清照的作品散佚数量竟如此之多。
在宋代,李清照虽然早早展露了才华,但更多时候是作为赵明诚之妻存在的。在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无法像同时代的男性作家那样去交友酬酢、为官科考、互动唱和,导致其作品在当时不论是影响力还是流传度上都有一定限制,保存下来的概率也就更小。
此外,因为再嫁、离婚的经历,在她去世后,还有人说她“不终晚节”,连带着作品也遭受了一些非议。
民族歌剧《李清照》在杭州剧院上演 图源:“浙江歌舞剧院”微信公众号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著作能够流传,要么有可以保存的地方,要么有可以托付的人。比如,白居易的作品得以大量流传下来,与他多次整理并且分散保存有很大关系。但是李清照无儿无女,自身可能也没有很强的保存作品的意识。
尽管历史上有关李清照的记载很少,甚至连她去世的确切时间都没有留下,但在中国文学历史上,李清照的才华和能力超越了时空和性别,以一种独立的姿态横空出世,被称作婉约派词宗,连辛弃疾都自称有作品“效李易安体”。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词中的亲情、爱情和家国之情,至今仍能让人感同身受。她为后人留下了宋词之美,也留下了一代文人的精神气韵。
清照亭的柱子上,有一句楹联为“山明水秀,词魂永客武林春”。从知天命到古来稀,李清照在杭州时期没有留下太多记载。她传世的作品,没有提到过西湖,但西湖边,永远流传着李清照的诗词。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