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中国外交持续吸引世界目光。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欧洲三国之行,更是成为全球关注的新闻。
5月5日,在赴巴黎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题为《传承中法建交精神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的署名文章。文章中引用了两句名言:一句是孔子的“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另一句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放弃独立思考,是一切不幸的核心”。
两句名言的背后有何深意?作为全球第二大和第七大经济体,中法之间的这次“互动”会擦出什么样的新火花?又向世界传递出什么信号?
一
孔子和罗曼·罗兰的两句话,“产自”不同的时代背景,但都指向同一个关键词——独立自主。事实上,中法两国都有着奉行和追求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深厚传统。
外交理念映射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中华文明基因和历史传统铸就了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精神血脉。特别是近代遭遇的屈辱,更让中国人民感受到独立自主的来之不易和弥足珍贵。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论国际环境多么错综复杂,中国外交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主基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更是将“坚持独立自主”列为党百年奋斗宝贵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
再看法国。自第五共和国以来,法国在外交上就一直十分强调独立性,戴高乐总统所创立的“主权”“独立”“伟大”三项外交基本原则在法国形成了跨党派、跨社会的“国家共识”。马克龙自从担任法国总统以来,频频强调“战略自主”,并将提高欧盟的独立性、推动欧洲一体化作为政策重点,甚至明确提出“欧洲大陆绝不能成为美国的附庸”。
60年前,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这在当时的国际舆论中不啻为“一次突发的外交核爆炸”。深入来看,我们发现,正是因为法国坚持“戴高乐主义”以及新中国外交同样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才使两国突破冷战藩篱,跳出了“非黑即白”的两大阵营对抗的老路,打开了中西方交往合作的大门。
二
一路走来,中法奉行独立自主精神,让两国关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也为国际“大班级”树立了不同国家之间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典范。作为世界大国和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中法双方合作横跨各个领域,取得累累硕果。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从政治领域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发展中国家中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法国是唯一一个同时具有七国集团、北约、欧盟成员国以及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多重身份的国家。中法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体量、分量和重要影响力决定了双方可以通过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从经济领域看,中法同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目前,法国已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实际投资来源国;对法国来说,中国则是其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七大贸易伙伴。数据显示:2023年,中法双边贸易额达789亿美元,而建交时仅约1亿美元。正如习近平主席在总结中法合作的特点时指出的:“从飞机、卫星、核电站到葡萄酒、奶酪、化妆品,中法合作既有‘高精尖’,也能‘接地气’。”
从文化合作的层面来看,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互办文化年、互设文化中心的国家。比如,“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迄今为止已举办到第18届,今年将在全国30多个城市举办超过400场活动,这极大促进了两国人文交流,在全球文明互鉴中也起到了引领作用。
此外,从生态等领域看,中法两国不断深化绿色合作,共同促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此次习近平主席访法期间,双方达成联合声明4项、部门间合作协议18项,涵盖航空、农业、人文、绿色发展、中小企业合作等领域,堪称一次全方位的“深融”。
可以说,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形势磕磕绊绊、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地区冲突仍未止歇的背景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更加离不开大国合作。而中法两个大国,就是两大“稳定锚”,每一次“互动”都能迸发出新的动能,为世界“大班级”的行进注入能量。
三
今年1月,习近平主席向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会发表视频致辞时,再次提到“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中法双边关系的发展充分说明,我们所处的世界越是动荡不安,两位“老友”就越要坚持独立自主、合作共赢,也越要常来常往、互通互融。讲到底,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原则,才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行稳致远的“不二法门”。
面对世界风云际会,尽管形势错综复杂、变幻莫测,但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坚持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摒弃丛林法则、零和博弈,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干涉别国内政,努力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前段时间,中国“主场外交”高潮迭起。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来了,进一步深化了中俄加强双边和多边协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共识;世界最小岛国瑙鲁总统阿迪昂来了,感受到“合作不论大小,只要真诚,就会有丰硕成果”的如沐春风;德国总理朔尔茨来了,中方强调“双方应该继续以开放的胸襟密切交往,增进战略互信”;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来了,中方坦诚地提出“两国应该做伙伴,而不是当对手”……
各方看到,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的稳定发展、一以贯之的公心道义以及追求互利共赢的价值观念,正成为当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难能可贵的“定海神针”。
如果说中法两国的友好互动,让世界看到了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道路的国家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机遇与可能,那么在这个中国外交的“繁忙季”里,世界能从中国发出的声音中,更加深刻地读懂中国所倡导的“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先哲的声音,从未过时。面向下一个60年,带着从历史深处而来的“精神共鸣”的两位“老友”,必将在携手合作当中赓续友谊、更上层楼。而一个“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友好中国,一个稳定发展、积极贡献世界的负责任大国,全世界都值得拥有。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