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让孩子舒心睡个午觉

字体:
—2024—
06/02
14:28:27
2024-06-02 14:28:27 来源:浙江宣传

  “日长惟有睡相宜,半脱纱巾落纨扇”。初夏时节,午睡又被提上中小学生的在校作息日程。去年,“课间十分钟”的话题一度引起热议。其实,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除了课间,午间休息也同样重要。

  不少研究表明,“会休息的孩子更会学习”,午间小憩反而能提高学习效率、助益身体健康。《黄帝内经》《礼记》等典籍都提及“昼寝”也就是午睡的重要性。那么,孩子们是否实现了“午睡自由”呢?

  杭州市钱塘区幸福河小学学生午休“舒心躺睡” 图源:“杭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2021年,教育部曾经发布一则“睡眠令”,对学生的必要睡眠时间、学校作息时间、晚上就寝时间等3个“重要时间”作出明确要求。比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和教育部“睡眠令”的“双重保障”,我国中小学生睡眠时长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综合来看,目前孩子们的总体睡眠时长仍然不足。

  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群体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仅为7.74小时。据此不难推测出,如果不保障中小学生白天在校期间的午休时间,那么他们每天总睡眠时长就很难达到建议标准。

  高质量的午休有利于缓解疲劳。午间睡足了,可以让孩子们在忙碌一个上午后放松身体、舒缓精神,给身体“充充电”。正因如此,近年来,午睡已经成为各中小学的一个普遍习惯。然而,当下中小学生午休情况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少数学校无法保证学生的午睡时间,“午睡”变成“无睡”。或是午休时间比较短,孩子们来不及睡个安心觉,或是课业压力比较大,课程安排满,导致学生缺乏充足的休息时间,等等。午间休息难保证,不仅不利于孩子们的生长发育,对提升学习效率也并无益处。

  与此同时,学生趴桌午睡仍占据主流。不少学校受场地限制,没有专门设备、空间供学生午睡,孩子们只能就地趴在桌子上休息。据科学分析显示,这样不仅让孩子的身体无法得到放松,睡醒后还会出现胀气、胸闷等不适症状,长此以往还可能引起视力受损、脊椎变形等,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趴桌午睡 图源:视觉中国

  

  为何让孩子们实现更高质量的舒心午睡那么难?长期“趴睡”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这种现象为何依然普遍存在?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成本高,“睡不起”。想让孩子们舒舒服服地“躺睡”午觉,需要相应的空间场地、午睡设施作支撑,而这背后都是不菲的资金投入。据有关市场调查,学生半躺式午休变形课桌椅价格约1000元/套,且需配套实施教室改造。即便是规模一般的学校,如果进行全校课座椅更换,仅采购经费就可能高达数十万元。

  目前,大多数地方对此没有提供专项财政经费支持,所需资金需要学校自筹,这对不少学校来说确实“有心无力”。此外,有的学校因为课桌椅还未达到报废年限等现实问题,无法“推陈出新”。尽管也有教师或家长自掏腰包、自主购买的先例,但这些都只是个案,并非治本之策。

  空间小,“睡不了”。随着国家不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小学教室生均面积基本能够达到标准,但要容纳床垫、可躺式课桌椅等午休“神器”,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特别是一些老城区的学校,建设时间早、规划面积小、招收生源多,床垫或可躺式课桌椅即使放得进也展不开。部分已经实现学生“躺平”午休的学校,大多集中在小学或小学低段。随着年级段的升高,有的学生身高已经接近成年人,要想在有限的空间内舒展开身体午睡,实在不易。

  状况多,“睡不好”。学生在校的时间总体是紧凑、忙碌的,除去午餐等环节外,留给睡觉的时间本身就不多,再遇到老师延迟下课、学生订正作业、开展临时专项活动等情况,午睡时间既不固定、也不宽裕,即使睡了也未必睡得好。此外,还有光线、噪音等问题,也给午睡体验带来一定影响。

  

  教育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628号“关于尽快实施午休‘舒心躺睡’工程的建议”作出的答复中强调,下一步要“因地制宜创造学生午休条件”。要使这件有远见、有温度的事情真正惠及每一个中小学生,让他们从睡不够到睡饱再到睡好,还需各方积极探索、共同努力。

  湖州德清莫干山镇中心学校的学生正在“躺睡”午休 图源:“德清发布”微信公众号

  午睡时间不应形同虚设。要求既然已经写在“纸上”,就必须落到“实处”。要加强学校作息时间规范管理,为孩子的午休“挤”出时间,保证其每天有40-50分钟左右专门用于午睡。同时,进一步优化午休看班管理制度,规范午休纪律守则,创造一个能让孩子安心舒心入睡的午休环境。

  最关键的是要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要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消除午睡期间的隐形负担,严禁占用学生午睡时间讲课、补课、答疑、考试、自习等,也要避免有孩子因为课业压力把午休时间用来写作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没有条件就想办法创造条件。越是时间、空间、资金有限,越要打开思路,尽全力创造条件,以“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思维,在“小天地”里激发出“大智慧”。在这方面,部分地方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例如,有地方将中小学“舒心午休”纳入民生实事,提供资金支持;有些地方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有的直接更换躺睡式课桌椅,有的把文体教室、图书馆、多功能室等场地充分利用起来,等等。

  同时,让孩子们睡个香喷喷的午觉,睡眠环境也很重要,加装冷暖型空调、遮光窗帘等,可以有效保障学生“不畏冷暖”、舒心入睡。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可躺式课桌椅制造尚无统一行业标准,部分产品材质、设计和安全性能还不成熟,如需购置,质量必须有保证。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努力。午睡其实是一个缩影,唤起了人们对教育理念的思考和更新。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如何寻找教育的平衡点,真正为孩子减轻负担,保证孩子们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亟待各方去探索、去破解。

  但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应把握好两条原则:一是无论校方、社会还是家长,都不能机械地以成绩论英雄,须牢记身心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从多方面为学生“松绑”;二是秉持“儿童友好”理念,多从孩子的视角去理解、感受世界,不妨“小题大作”“小事大办”,努力为孩子营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祖国的花朵得到滋养、茁壮成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廖君琳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