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是人们走进正在杭州国家版本馆展出的“正心明德——家国文化版本展”时,看到的第一句话。当前,党纪学习教育正在深入开展,杭州国家版本馆的这一展览正是聚焦中华传统文化中“家”这一主题,讲述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家风。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等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当中,成为日用而不觉的精神追求。
家风家教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也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今天,当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过程,我们再提家风家教,有着什么样的深意?又该如何树立和传承优良的家风?
一
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和实践中有着深深的烙印。习近平同志就是在良好的家风中熏陶成长起来的,他曾讲过“我父亲对我们的要求,使我们过得非常简朴”“家里吃饭的话,盘子里不能剩一粒米”。
《习近平在浙江》记载,习近平同志刚到浙江工作不久,就在大会上讲:“我也郑重地向同志们表个态,在党风廉政方面,我一定以身作则,不仅要管好自己,而且要管好自己的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诚恳地希望大家对我进行监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摆上治国理政的重要高度。为什么如此重视家庭家教家风,我们或许可以从总书记引用的3句话中找到答案。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小家”都紧系着“大家”。由小我而大我,由家而国,是镌刻在中国人血脉深处的精神谱系。
“爱子,教之以义方”。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往往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岳母刺字、孟母三迁、曾子杀猪等典故,讲的正是这个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就是强调要通过家庭教育帮助孩子形成美好心灵、养成良好品行,成长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就是说积累善行的家庭,就能给子孙后代留下福荫;不积累善行容易导致父子成仇、兄弟阋墙、妻离子散的悲剧。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二
一个家族的家风,是照亮一代代后人前行之路的灯塔。从周公旦的《诫伯禽书》、孔子的“庭训”,到王阳明的《示宪儿》、袁黄的《了凡四训》,再到毛泽东同志的“四不主义”、周恩来同志的“十条家规”等等,家风家教之中无不蕴含着广阔的内涵意蕴和深沉的责任理想。
然而,也有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家族形式已经不复存在,家庭的凝聚力和传统家庭的价值观将渐渐式微,甚至一些人觉得家教家风是“老古董”,不合时宜了。
其实,只要家庭还存在,家风就不会过时。经由历史沉淀的许多良好家风,其精神内核不会因时光流转而褪色。
比如,正心明德、修身立世的准则。《论语》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将“立德”放在比“学文”更重要的位置。袁黄在《了凡四训》里谆谆教导了“与人为善”“爱敬存心”“劝人为善”“救人危急”等十种积德行善的方式,足可看出家风家教中“立德”之要。
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写道,“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教育子女修身立德是家长的责任,家教愈严,则家风愈正。北宋名臣胡则也极为重视以家规来约束德行,《胡氏家训》中的“行善篇”明确要求胡氏子弟诚实守信、积德行善,若有违背,就要接受“责之于庭削其名于谱”的惩罚,永康胡氏因而严守家训、绍续家风。
比如,耕读传家、薪火不息的追求。“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金银财宝终有挥霍一尽之日,优良家风才是子孙后代享之不尽的财富。
历经宋、元、明、清二十世,“江南第一家”浦江郑义门“合族共食”,创下家族治理的传奇。其中的秘诀正是长达168条的《郑氏规范》,涉及忠孝礼义廉等各个方面,明太祖朱元璋阅览后感叹:“人家有法守之,尚能长久,况国乎!”
比如,爱国爱家、胸怀天下的情怀。中华文化历来主张“家国一体”“家国同构”。《钱氏家训》就包括“个人篇”“家庭篇”“社会篇”“国家篇”,告诫族人“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这样的家风家教在人们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让后人成长为家国情怀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周氏家训》中要求“出仕为宦,官清吏瘦;摄职从政,报国为民”。家风家训对周恩来同志的影响很深,他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茅盾的母亲“不教儿曹作陋儒”,而茅盾也在儿子的新婚贺信中教导:“在新中国的建设中,服从祖国的号召,恭恭敬敬,诚诚恳恳,老老实实,努力做一双有用的螺丝钉。”
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新时代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如何顺应家庭组织变化、党风政风社风建设的现实需要,以家风淳民风、以家风化社风,有3个方面值得关注。
注重守正创新这一方式。家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优秀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文化沃土和宝贵资源。同时,时代的变迁,也要求传统的家风、家教要在守正创新中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像重德义、尚孝慈、倡仁忠等传统家风文化,都应该在现代社会发展的特定语境下,实现内涵和外延的新表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党人的红色家风等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涵育道德、润泽心灵的教化功能。
注重领导干部这一群体。从政者的做人与做官之道,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命题。古人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要求从政者首先涵养良好的家风。当下更是如此。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系党风政风,体现着领导干部的作风。
从近些年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家风败坏、没有管好自己的家人,是不少领导干部走向违纪违法、腐败堕落的重要原因。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传承和培育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管好自己和家人,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
注重立德树人这一目的。从古代的《孔子家语》《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到当下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聚焦的都是如何培养下一代,目的都是以正确的价值观念、是非取向,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维模式和处事原则。
优良的家风往往能在代际之间传承践行,通过不言之教固化为一个家族几代人的处世风格。因此,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既要重言传也要重身教,既要教知识也要育品德,既要身体力行也要耳濡目染,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走稳人生的第一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