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前后的这段日子里,要说年味最浓的,各地的城隍庙当属其一。
就在前几天,杭州城隍阁景区结束为期近三个月的“翻修”,甫一开放就迎来不少人登楼。不论是敲钟祈福、赏灯游玩,还是民俗表演,丰富的文化活动一下子就把人拉到年味深处。老杭州人习惯把吴山叫成“城隍山”,南宋时,山上就修建了城隍庙,现在我们看到的城隍阁,是2000年在老城隍庙遗址的高台上建的。
城隍庙与年味完美适配。1927年春节前,郁达夫造访上海城隍庙,深切感受到“一年将尽,处处都在表现繁华的岁暮”。他的好友林语堂也曾于除夕寻迹城隍庙,从那儿买回了走马灯、兔子灯、梅花等一大堆东西,尔后又觉得没忍住买多了,于是打趣道:“其实我不该到城隍庙去的。”
不禁要问,城隍庙是个什么庙?逛城隍庙又何以为人津津乐道?
一
中国的城隍文化由来已久。
《辞海》中对“城隍”的释义为“护城河”,古人认为凡与生活、生产等相关的事物,都有神灵的庇佑,而城隍则被百姓视作护佑城市的使者。还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城隍神起源于早期农业社会,中国先民将风调雨顺的祈愿寄托于一道道田间沟渠。
唐代诗人张九龄在《祭洪州城隍文》中写道:“城隍是保,氓庶是依。”说的便是一座城和其中的老百姓,都依仗城隍神的保护。韩愈、杜牧等人在各地任职期间,也写过与城隍相关的诗词,为当地百姓祈愿平安或消灾解难。
这种朴素的民间信仰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当时,很多地方都有城隍庙。以浙江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全省有明确记载的城隍庙建设活动共计164座次,城隍庙广泛分布于全省77个县。
每个地方供奉的城隍神虽不一定相同,但大多以忠义之士为原型,比如北京城隍杨椒山忠贞刚烈、不畏权奸;杭州城隍周新善于断案,为官清廉。
古人还对此进行了“脑洞大开”的创新演绎,诸如袁枚《子不语》、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等志怪小说中,对城隍神均有不少着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更是以《考城隍》开篇。可见,城隍神的忠孝仁义在民间传承中被赋予了更多文化象征意义。
二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传统民俗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但“城隍”二字始终勾连着美好愿景。每逢佳节,我们习惯了去城隍庙走走,这里也总是人头攒动。
城隍庙往往与周边的临街店铺、亭台楼阁一道,成为商贾云集、市井熙攘的地方,俨然一座早期的商业综合体。多数人热衷于寻觅其间的美味,毕竟“一座城隍庙,吃遍半城鲜”,郁达夫会在百无聊赖之时踏进城隍庙附近的茶店吃一碗素面,冰心也总会和巴金等好友一同“逛城隍庙,买糖,买小吃”。
现如今,很多地方的城隍商圈,也依然如旧时一般人来人往。比如绍兴山阴城隍庙会,从府横街到府山公园短短200米,就设置了古城青年创客、绍兴非遗、文创手作、国风汉服等诸多市集,“没人能空着手走出来”。庙会的喧嚣热闹,小吃摊的香气四溢,人们的欢声笑语,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年节画卷。
民俗文化也与城隍庙深度“绑定”。最打动人心的,就属在这里过个闹猛的农历新年,台上唱着大戏,台下舞龙舞狮,街头巷尾扯起城隍巡游的大旗,好不热闹。各地年俗虽有不同,但在轮回的岁月里,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赶来,相聚于这一座座民俗“大观园”。
不少传统民俗,也逐渐在流变中“上新”。比如,观看上海城隍庙、豫园一带的新春灯会,是不少上海人过年必备的项目,近年来当地的灯会更是通过融入多媒体、AR等技术,吸引年轻人“轧闹猛”。
旧俗也好,新风也罢,年味的表达形式总会随着时代更迭而变得更为新潮,但不变的永远是人与人之间那心有灵犀的念想与情感联结。
有人说,大抵忙忙碌碌的人是逛不好城隍庙的。慢下来,方能在追逐热闹之外发现容易被忽略的乐趣。作家阿英逛城隍庙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去书市“访书”,旧书摊藏在一些拐拐角角的地方,需要人耐着性子,蹲下来,一本一本去翻。他认为,城隍庙不仅是百货杂陈的商场,也是一个文化的中心区域。
三
在一些学者的观察里,“城隍”的愿景,总能以独特的方式与中国城市的世情生活深刻互动。那么,如何让城隍庙成为一座城市的民俗文化地标?
挥洒古今交汇的诗意。因为年代久远,如今不少城隍庙正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建筑破损等问题,亟须进行整体性修缮。但这类改建绝不是简单地拆旧筑新,也不能以保护的名义进行过度开发。如今有趣的是,许多城市的Citywalk路线里,也总有一站是城隍庙。不妨契合现代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以可感、可知的方式持续挖掘城隍庙的文化内涵。
注入潮流文化的新意。作为城市更新与文旅消费的首选目标,城隍庙早期多呈现出小吃街、旅游街、小商品市场等“千篇一律”的模样。而如今,人们更呼唤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潮流文化能碰撞出“新火花”,可以试着进一步着眼于业态挖掘、商业推广、文创开发等,挣来更多的人气与流量。比如,由原宁波城隍庙商城改造而来的开明坊于去年底正式启幕,不仅引入前沿科技、新潮文创、轻奢酒店等业态,还定期开展脱口秀、国风演艺等各类新潮文化活动,许多年轻人直呼:“太对口味了!”
输出情绪价值的快意。情绪价值是当代人生活的“新刚需”。城隍庙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许愿祈福的场所,如果可以结合“情感树洞”“祈福开运”等情绪消费理念,推出如“心灵祈福墙”“情感疗愈室”等特色体验项目,让游客在古韵中找到一些慰藉,也恰好契合了人们对情绪价值的需求。比如,开在绍兴城隍庙附近的糖水铺,便颇受年轻人欢迎,主打一个“喝一碗发财糖水,往后顺风顺水”。
这两天,很多人都已经开启了春节“休假”模式。借着假期、趁着年味,不如将自己从快节奏的生活中抽离出来,无论是约上亲朋好友,三五成群“逛吃逛吃”,还是独自一人登楼赏景,感受历史与现实的交融,都是极好的,如此也算是不负了假日悠然好时光。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