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品,往往能跨越时间限制,深深触动人心,引发情感共鸣,给予人们思考和前进的动力。再过几天,由国家广电总局指导、中国广电集团主办、北京歌华有线承办的“重温经典”频道即将迎来开播一周年。近一年来,频道播出各类经典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有线电视端累计收视规模已超6500万户,累计收视时长15.4亿小时。
看经典、品经典,依然不过时。然而,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传播形势下,经典的传承确实遇到不少挑战,一些人不再为经典“买账”了。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又该如何重温经典?
一
每个时代对经典的重温,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
过去,我们看经典、品经典,要么捧着名著,翻了一遍又一遍;要么守着电视机,看了一次又一次。如今,看经典、品经典的门槛降低了,也更方便了。但是,简单粗放的制作和传播方式也带来了新问题,诸多经典存在着被“玩坏”的现象。
比如,“魔改”的改编翻拍。一直以来,影视圈都有改编的习惯,将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或者翻拍经典影视剧。不过,这些改编作品常常质量堪忧。有人戏谑:“靠近翻拍,国产剧就会变得不幸。”有的作品,其主创人员压根儿没看过原著,只是凭借着粗浅理解来拼凑剧情;有的作品,导演过于注重演员咖位,却忽视了演员与角色原型的匹配度;有的作品,单纯借了个名著的壳,保留了一些人名和地名,但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却与原著大相径庭,风马牛不相及。
比如,“哗众取宠”的解说。这些年,受益于短视频的兴起,关于影视作品或者小说的解说在互联网上很受欢迎,一来大家可以节约了解经典的时间,二来透过他人视角能带来不一样的认识。好的解说固然有益,而差的解说于经典而言无异于一场灾难。这些“参差不齐”的解说往往过度解读,明明只是主角的一个寻常行为,也能解说出千丝万缕的人情世故。有时还夸大其词,不惜制造耸人听闻的标题和观点,一个平凡的角色,也能被他们塑造成隐藏极深的幕后黑手。
比如,“张冠李戴”的商业化滥用。经典是个大IP,不少人都盯上了这个香饽饽。然而,在商业化应用时,一些人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开始张冠李戴、胡编乱造。比如,有些游戏将名人生搬硬套在游戏角色上,本是饱读诗书的书生在游戏中成了舞刀弄剑的大侠;一个以智谋著称的军事家,却被塑造成只懂蛮力、不懂策略的战士。
二
经典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往往是因为历经了岁月考验、接受了大众检验。对待经典,我们原本是需要“奉之如圭臬”、细细品味学习的,如今经典却屡屡被“玩坏”。在笔者看来,原因有三方面。
内心浮躁静不下心。我们身处一个快节奏社会,看书喜欢一目十行,捕捉几个关键词便自以为掌握了精髓;看电视剧喜欢倍速播放,或者直接看解说,跳过那些细腻的情感铺垫和精巧的情节构思,只为满足一时的好奇心和娱乐需求。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很难静下心来,去细细咀嚼其中的深刻内涵和精妙之处。而经典作品往往需要读者或观众投入时间和精力,去体会其中的情感波动和思想碰撞。
缺乏敬畏肆无忌惮。许多人似乎正失去对经典应有的尊重和敬畏。有些人视经典为历史遗留下来的过时之物,看不起也瞧不上;有些人视经典为无知识产权约束的素材,随意摆弄、任意改编;还有些人对经典作品吹毛求疵,不考虑时代背景,在拍摄手法、服化道上过于苛责,反而将一些“金玉其外”的作品奉为圭臬。这种缺乏敬畏心的态度,使得在对待经典时显得轻率而敷衍,不再愿意深入研读、细致玩味。
只愿远观而不实践。有些人对待经典,过于敬而远之,只是远远地欣赏,不愿亲身去体悟。须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典中的道理和经验,许多都是前人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摸索得出来的。它们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实践基础。勇敢地走进经典,去亲身实践其中的智慧和经验,才能知其真意,进而自觉地去分享它、宣传它,让更多的人受益于经典。
三
有人说,在急着“搞钱”的社会,经典的作用越来越弱了。正相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经典。只有经典才能让我们在繁忙中寻得一片静谧之地,让心灵得以栖息、思想得以沉思、生命得以丰盈。我们应该如何重温经典呢?
开卷开出有益。看经典、品经典,关键第一步是“看”。这里的“看”,不是“有书就看,有电视就看,别人给什么就看什么”,而是要去伪存真,只看有益的,不看糟粕的。比如,“重温经典”频道精选的经典影视作品,让我们少了筛选的烦恼,“菜单”上随手一点就是“饕餮美食”。当然,“看”还要开放地看,不要固步自封,只接受与自己观点一致的思想,而要勇于接纳不同的声音。我们还可以“变着法儿看”,科技的进步让我们实现媒介自由,借助小说、漫画、电视、电影、短视频,都可以看经典。总之,开卷有益,多开有益的才会真正有益。
知行合成致理。《尚书·说命》有云: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知道不难,难的是行动。读经典非为纸上谈兵,而为指导实践。看书千万遍,不如现实走一遭。徐霞客一生遍览山川,他将古籍经典中的地名化为脚下的路、眼中的景,并修改了不少错误的描述。顾炎武为创作《日知录》,游历各地,遍访学者,耗费十余年,经过多次自我颠覆式的增改,才最终收尾。可见,读好经典,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既可将其中的智慧融入实践之中,也可在实践后再去翻阅经典,回味结合现实带来的感悟,也许这样更能体会经典的深刻内涵。
常读读出新意。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基于人生阅历,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心境、观念都会随之变化,从而产生新的看法和理解。对于经典,我们也要常读常新。“重温经典”频道出圈后,不少网友称其为“文艺复兴”,它利用数字化技术将那些年代久远的经典作品又一次清晰、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同时,它还组织主创人员与观众面对面交流,讲述台前幕后故事,为重温经典作品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新的解读。观众细细品味便能发现许多原来被忽略的细节,领悟其中蕴含的匠心巧思。
经典不会被时代抛弃,但也不能被“玩坏”。看经典、品经典,既是在过去,也是在现在,更要在未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