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相信未来

字体:
—2025—
02/25
09:29:21
2025-02-25 09:29:21 来源:浙江宣传

  昨天上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人民币,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这笔投入不仅超过企业自身过去十年的投入总和,也将创下迄今为止中国民企在这一领域的最大规模投资纪录。

  民营企业向来是很多科创成果的贡献者,也是科创投入的主力军之一,但阿里巴巴集团如此大体量的投入,还是引发了各界的讨论。如何看待阿里巴巴这次的重金投入?科技创新为何要投资未来、布局未来?

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一

  蛇年春节伊始,一条条来自钱塘江畔的“科技龙”逐浪全球。一浪接一浪的讨论,让AI的魅力展露无遗,也令许多中国网友开始觉得,“我们在AI领域确实有两把刷子”。不过,“阿里宣布投资超3800亿元”的消息传出后,还是有人好奇:加大对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为何这么重要?

  就行业发展而言,如果将产业的发展比作一栋在建的大厦,那么基础设施就是大厦的地基。地基的深度几何、牢固与否,与大厦的高度、稳定度息息相关。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相当于在打牢地基。

  举个例子:现如今,由AI大模型引发的变革,诸如抖音神曲推荐、DeepSeek秒回答案等,背后其实是大模型在进行“疯狂”计算。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AI计算需求或将是2024年需求的50倍。随着大模型的迅速发展,其对计算能力与存储能力的需求呈现指数级上升,因此,加大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迫在眉睫。

  “一枝独秀不是春”,一家头部企业加大对关键技术的投入,不仅关乎其自身发展,更可能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产业链产生影响,比如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创造技术突破的基础条件,降低AI应用的技术门槛与成本,从而使得“春色满园”成为可能。

  再放大到世界范围看,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有观点认为,2023年被业界人士称作中国AI产业的元年,国内许多企业开始全方位投入到大模型研发之中,至今仅仅两三年时间,我们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技术跨越。但需要关注的是,在AI硬件基础设施投入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研发—中试—量产”等考验,往往横亘在一项颠覆性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过程中,资金投入比例可达1∶10∶100。再加上周期长、风险高等原因,科技创新特别需要大规模稳定的资金投入。

  投资未来是为了赢得未来。以美国为例,今年1月,美国宣布“星际之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项目,OpenAI、日本软银集团、美国甲骨文公司三家企业将在未来4年内共同投资5000亿美元于该项目。此次阿里投入超3800亿元,也正是一次对未来的“大手笔”投资。

图片

图源:“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

  二

  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上周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又一次强调了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如果说,科技创新是驱动产业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那么,民营企业便是这台引擎中最具活力、最富能量的“燃油”。

  近年来,无论是实现从无到有的创新,还是攻克“卡脖子”难题,我国民企一次次用实际行动诠释“爱拼会赢”,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多个前沿领域中身影频现。比如,华为在6G领域的大量专利技术为我国抢占6G时代通信技术制高点打下基础;比亚迪的“三电技术”提升了我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新链中的地位;阿里的通义千问在开源领域处于领跑行列。

  当然,创新格局的形成,前沿技术的突破,从来不能只靠单打独斗,而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系统。如此,其中的每一个主体都会更有信心,更加期待未来、拥抱未来。

  数学中有一个“大数法则”,意思是从短期来看很多事情是随机事件,但如果时间拉得足够长,这些随机事件就可能呈现出比较稳定的规律。科技创新也是如此,看似一夜爆发的产品或技术,放到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可能是必然事件。

  如今,中国科技创新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关键转型,需要各方沉下心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政府构建优质的体制机制,比如“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一方面让企业自己“折腾”,另一方面在有需要的时候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高校、院所则更侧重于基础性技术和突破性研究,起到技术支撑作用。“前路漫漫亦灿灿”,发挥各方面积极性,找准一个方向坚持下去,相信“时间复利”的力量,一定能取得“真经”。

图片

杭州西湖 图源:视觉中国

  三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敢于布局科技创新、前沿产业就像下一盘“未来棋”。有人说,未来总是充满不确定性,因此在行动上会很忧疑。对此,笔者有三句话。

  “经济账战略账要一起算”。在科技领域的大手笔投入,从短期来看,也许不会立即显现出显而易见的回报,但长远来看,却能奠定企业乃至行业的领先地位,帮助企业构建“护城河”。正如孙子所言,“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意思是胜利的军队总是先创造胜利的有利条件,然后再寻求与敌人交战‌。正是在科技领域未雨绸缪的战略布局,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像华为近10年研发总投入达1.11万亿元,在芯片技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等领域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14万件,提升了其在全球通信行业的话语权,稳固了行业龙头地位。其背后的逻辑正是在充分战略研判的基础上,通过持续投入,抢占技术制高点,以自身技术的稳步提升应对世界大环境的波谲云诡。

  “风物长宜放眼量”。科技创新结出的果实,需要时间来沉淀和“发酵”。以互联网行业初期发展为例,一些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用户培育等方面投入巨大,短期内出现亏损,但随着时间推移,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商业模式逐渐成熟。比如杭州的群核科技,自2017年起就保持在50%以上的研发投入,最“极端”的是在2020年,公司每收入1块钱,研发投入就达到9毛钱,这样的比例远高于其他软件公司20%的平均线。单从这一维度上来看,这似乎是一笔亏本的买卖,但如今它站上了AI的风口。

  虽然当下AI技术赋能商业模式尚在探索阶段,想象力的边界也在持续拓展,但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场景的迭代创新,未来必将衍生出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创造难以估量的价值。

  “破旧局才能拓新局”。科技创新一旦原地踏步、停滞不前,一个地方或一个企业都很容易被时代淘汰。勇于打破旧有格局才能开拓新的发展局面。云计算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IT基础设施建设模式,AI技术更是重塑了众多行业的运营和服务方式。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通过在这些前沿领域的重金投入,为传统电商业务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支撑,同时预备开辟出全新的业务增长路径。

  从行业角度看,这一举措具有示范效应。当一家行业巨头开始迈开更大的步子,投入到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时,有望引发行业内部的“连锁反应”,使得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更加浓厚。

  前阵子,饺子导演的一段回忆刷屏网络、触动人心,他坦言,小时候夏天家里一度连空调都开不起,但母亲的一句话让他记到了现在:“你能创造未来,我陪你一起擦汗。”创造未来,前提是相信未来。当家庭、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坚定地相信未来、积极地布局未来,定能一次次突破边界,实现想象力的放飞和生产力的奔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