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指出:“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机遇,从来都是稀缺资源。中国为何是“机遇”的代名词?世界何以在中国看见机遇?
车辆汇入深中通道 图源:新华社
一
当下的世界并不太平。地缘冲突频发,全球化逆风汹涌,保护主义阴云遮蔽,世界经济大船动能不足、逆水行舟,不安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
尤其是最近,特朗普政府打出“关税乱拳”,为谋求一己私利不惜牺牲世界公利,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风险。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曾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美国决定加征关税,给全球经济体系带来了新的、未知的局面,没有人能从一场全面的贸易“战争”中获益。美国《财富》杂志网站报道说,反复无常的关税措施使企业几乎无法投资。很多美国民众也不支持,全美爆发了超过1000场“住手!”抗议活动,超50万人参加,不少美国人表示:“特朗普正在撕裂这个国家!”
其实,近些年来,世界经济本就已经走得磕磕绊绊。世界银行预测,2025年和2026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为2.7%,美国、欧洲等主要经济体的发展也不乐观。舆论普遍认为这两大经济体经济下行颓势难挽。
当全球经济还徘徊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尚未清晰时,中国经济给世界以机遇。近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跨国公司相关负责人将一张中国地图画满了红色圆圈,那是代表他们将扩大业务、追加投资的地方。有企业负责人称:“我能圈整个地图吗?对我们来说,机遇存在于中国所有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了许多外资企业来华,也成就了他们的事业。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企业近12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20.6万亿元人民币。去年,中国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近6万家,同比增长9.9%。近五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约9%,位居全球前列。
尽管遭遇诸多挑战,中国经济始终乘风破浪,保持了足够的韧性和很好的增长势头。像2024年,中国GDP增长5%,接近世界平均增长率的两倍。这背后,也有外资企业作出的贡献。中国与广大外资企业是互利共赢的。
2月26日,中国首家外商独资三级综合医院天津鹏瑞利医院正式开诊。图为医护人员在医院指导患者使用自助挂号机 图源:视觉中国
二
中国这片“确定性的绿洲”,蕴藏着非常广泛的发展机遇。
比如,庞大市场机遇。中国市场之大,不仅在于市场规模之大,也在于开放胸怀之大;不仅在于产业分工之细,也在于风口蓝海之众——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有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中国衔友邻、通世界的超强链接力,就是奔涌的“机遇暖流”。中国始终着力扩大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能安心放心。在这方面,富有代表性的案例有很多。奥的斯全球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朱蒂谈到,年销量达40万套设备的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的新梯安装和维保台量居全球首位,这为电梯服务业务带来广阔机遇。
比如,科技创新机遇。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中国的创新力量在这两年持续“通关升级”。2024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第10位。今天的中国,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也是拥有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最多的国家。从新能源汽车引领全球到具身智能震撼世人,中国创新者于每一次探索实践中寻找撬动全球产业变革的支点。北京,阿斯利康的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将落户;深圳,西门子奠基全新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基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中国设置研发中心、创新工厂,充分利用中国的科创优势。
比如,产业合作机遇。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投资者在中国大有用武之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细分的垂直分工、多元的应用场景、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能让各种各样的产业合作落地扎根。
再如,人文合作机遇。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才资源,同时也积极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来华交流、学习和工作,促进了人才的国际流动和交流。像最近“甲亢哥”的中国之旅,令全球粉丝“上头”,成为跨国人文交流的生动注脚。
这份“机遇清单”还可以拉得很长。总之,当下与未来,选择中国,就意味着选择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更加稳定的政策预期、更加完善的发展环境,而这些都将共同指向一个更可期待的未来。
3月8日,观众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哪吒之魔童闹海》首映活动 图源:新华社
三
机遇从来不是凭空而来的。机遇共创、成果共享,是中国40多年开放历程中始终秉持的一条逻辑。可以预见的是,中国机遇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多,也十分愿意向相信中国的人敞开更广的怀抱。
一看“史”。五千年文明长卷中,中华文明自诞生便是多元文明的共生体,具有包容差异、平等交流、海纳百川的开放气度。无论是汉代张骞开辟西域通道,还是明代郑和率领宝船远航,这些跨地域体验都不是单向流动——当葡萄、苜蓿进入中原,丝绸、瓷器、造纸术也沿着商路走向域外,形成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互动。
这些刻在历史基因里的开放密码揭示了一个道理——中国从来不是“独食者”,而是“共享者”。在任何历史时期,中国都乐意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这种共享不是强加的“馈赠”,而是基于双方平等互利的互惠共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到,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部取消,切实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等等,这都意味着,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互利合作之路会越走越宽。
二看“势”。有人说,在大海中行进,要有激流勇进的胆魄,也要有静水深流的从容。改革开放以来,世界经济经历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寒冬”,中国不仅扛住了这些狂风骤雨、跳出了西方屡次唱衰的“中国崩溃论”,还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动能,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力量。来时路走得不容易,只会激励我们将未来路走得更加稳健。
如今,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依然行进在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稳步迈进的轨道上。信心诚可贵,行动见真章。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
三看“稳”。美国等西方标榜的民主模式带来党争乱象、社会撕裂。美国“进群退群”随心所欲、国际承诺说撕就撕、国家政策朝令夕改,所谓的政府效率更是让全世界大跌眼镜。4月10日,美国前财政部长耶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是她所见过的“政府在原本运转良好的经济基础上进行的最严重自残”。对比之下,中国是世界公认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规划力、执行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中,中国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确定性。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秩序,而且能够一次次地实现自我的超越、崛起和复兴,这是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比拟不了的。全球遭受的挑战固然严峻,但中国发展的现实却予人安心,来中国投资兴业,收获的必将是丰硕的果实。
一个机遇无处不在的中国,敞开怀抱、真心欢迎世界各国的企业投资中国。期待更多外资企业放心来中国发展,充分把握和利用好中国机遇,中国也必将回馈给外资企业更多的获得感。我们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看好”“看涨”中国,用实际行动投下信任的一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