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

字体:
—2025—
04/13
11:52:00
2025-04-13 11:52:00 来源:浙江宣传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许多国家纷纷向中国投来“信任票”。不少海外学者认为,中国“让世界看到一种不同于西方的发展模式,可以实现经济增长、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

  3月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指出,“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

  不禁要问,外界为何给中国投来“信任票”?为什么说“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

图片

台州玉环,风力发电机矗立在高山云海中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一

  一个国家究竟靠什么赢得世界的信任?在笔者看来,离不开几个关键要素。

  发展力。一个国家要想取得他国青睐,首先得有强大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硬核实力。这种实力,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社会治理能力、军事力量及文化“软实力”等。这是立身之本,奠定了本国在各类大战大考中的优势地位。100多年过去,中国从贫弱走向富强,各方面实力得到全面锻造,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铸造了坚实的自强底座。

  发展力也是助人之基,当一个国家有意愿并且有能力与他国互帮互助、携手发展,自然能够成为值得信赖的国际合作伙伴。近期缅甸遭遇强震,中国第一时间提供紧急人道主义地震救灾援助,帮助当地百姓渡难关,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信用度。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旨在告诫世人,诚信不足就不会被信任。西方社会学家吉诺维希认为,“信任是国家唯一的支撑物,也是国家稳定的维持物。”在国家内部,一个有公信力的政府能凝聚民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国际舞台上,国家讲信用是开展合作、赢得尊重的基础。

  就拿关税这件事来说,加入WTO以后,中国按照承诺逐步降低进口关税。截至2010年,中国货物降税承诺全部履行完毕,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至9.8%。就世界贸易组织约束税率而言,这一数据已经非常接近发达成员的平均约束税率(9.4%)。

  反观美国,近期悍然发动“关税大战”,俨然成为全球最大的“不守规矩者”。美国的国际失信行为屡见不鲜。中美双方曾在2018年达成“不打贸易战”的共识,并且发表了联合声明,然而仅仅10天以后,美方就公然违背承诺,单方面挑起贸易争端。美国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就坦言,美国政府近期的关税政策已经让其在全球丧失信誉。

  确定性。这一方面源于一国的政党是否拥有强大的组织体系和凝聚力,其意志和政策在国家治理过程中能否得到高效贯彻和有力实施。另一方面,源于其对本国发展走向以及与世界关系的认知是否稳定,是不惜肆意攫取他国利益为本国谋利益,还是既为本国人民谋幸福也愿意为人类谋进步,努力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带来稳定和安全。

  当前世界,大国博弈愈演愈烈,地缘政治、外交、军事冲突不断。一个国家具备由制度、政策、发展态势等方面共同塑造的确定性,对世界来说十分关键。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政策顾问、巴基斯坦前总理特别助理扎法尔认为,一个国家的政策连续性非常重要,“我1976年来到中国,1978年中国正式开启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来,无论中国的领导班子如何更换,中国的政策都没有变,都是朝着开放发展的路线努力。”

图片

金华婺城,一列高铁列车飞驰在田园间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二

  那么,我们为什么有底气说,“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中国的发展如何给世界的明天注入确定性?

  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中国14亿多人口构成了一个超大规模市场,无论对国内还是世界各国都是绝好的机遇。中国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给世界经济增长都会带来不小的贡献,最近5年这一贡献率基本都保持在30%左右。

  同时,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共同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投资等发展机会。比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年间,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21万亿美元,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中国在东南亚多国铺设数千公里铁路网,在非洲修建数千口“幸福井”,在巴基斯坦斥资337亿元人民币,历经十四载打造瓜达尔港,这些都给当地带去巨大发展红利。

图片

来自几内亚的学员在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使用测距仪器 图源:新华社

  中国在一些全球性难题上的成功实践,对各国有一定借鉴意义。世界各国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共同问题和挑战,如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贫困问题严重、网络治理难题层出不穷等。对此,中国总是积极探索实践,提供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如,在气候变化问题应对上,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自2005年开始,累计节能量占全球50%以上,给世界“打了个样”;作为占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全面消除绝对贫困,为人类减贫实践提供中国范例。

  中国基于“和合文化”等衍生的和谐、平衡、合作等价值理念,具有强大魅力。这些特质在应对和化解全球危机方面,被寄予诸多期待。相较之下,美国等西方国家信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断榨取他国价值来维护自身利益,凡此种种,必将受到各国的一致反对和抵制。以美国为例,长期奉行“国强必霸”逻辑,滥用美元霸权和国际规则制定权,通过增发国债、“美元潮汐”收割等手段将本国金融风险转嫁全球,薅其他国家“羊毛”,不得人心。

  三

  相信中国、看好中国逐渐成为国际普遍共识。一份全球民意调查报告显示,近八成国外民众对中国发展前景有信心。对此,中国又该如何回应这份信任?

  “发展是硬道理”。世界各国都是走了很长的路,从过去发展到现在,也必然要依靠继续发展走向明天。当前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尤其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对未来的良好预期,一定是从发展这个硬道理中来。中国也当继续坚持以此为第一要务,以自身稳健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力量和增量。

  当前中国在很多领域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实力自是不容小觑,但不可否认,还有一些问题亟待破解。比如,人均GDP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经济运行面临结构性矛盾,仍有一些关键领域被“卡脖子”,等等。对此,必须集中力量搞发展,尤其注重加强自主创新,多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同时,继续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谋发展繁荣,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帮助各国树立未来发展信心。

  “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国际规则是国际秩序的重要基础,长期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像美国,凭借政治、经济、军事等优势,长期掌控很多领域的规则制定权,其他国家遭到不公正待遇吃了亏,也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

  有学者指出,“当前,人类之间的信任在瓦解,国际机制的基本范式和规则遭到破坏。”世界变局中,当务之急是破解信任赤字,“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对中国来说,也要提升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在国际事务中占据主动地位,帮助更多国家争取发展权利,展现大国担当。

图片

工人在位于泰国罗勇的长城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生产车间内工作 图源:新华社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最近几年,中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一词先后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国还出台了《外商投资法》,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以法律和制度的稳定性,来保障开放的稳定性、透明性和可预期性。这些做法无一不彰显出中国的开放姿态。《世界开放报告2024》指出,2008年至2023年,中国开放指数升幅位居全球前列。未来,要继续保持发展活力,赢得更进一步的信任,我们“开放的大门”只能越开越大,开放的水平也必定要越来越高。

  最近,一位新西兰博主称中国是个“说到做到”的国家,世界可以“永远信赖中国”,在网上引发热议。一直以来,中国都是一个将“说到做到”刻在基因里的国家。中国也将继续走开放、包容、发展之路,与世界同行,团结合作、共同前进,迈向更加确定的明天。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