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不讨好的勇气》中,主角吴秀雅包揽所有脏活累活,却被同事抢功,采摘她的工作成果,甚至得到了领导默许。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职场中的“摘果子”现象。
“摘果子”指将别人的劳动果实据为己有,将他人早已做好的工作美化为自己的成绩等。有人愤恨这种不劳而获、花拳绣腿的假把式,也有人将其奉为“拿来主义”的职场生存法则。
不难发现,“摘果子”伤害的是勤勤恳恳打工人的心,影响的是职场的风清气正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但为何总有人热衷“摘果子”?又如何遏制这股“摘果”之风?
一
“辛辛苦苦做工作,一朝变为他人果”“什么都不干,稍微改一改,就化身为创新举措”……对于打工人来说,也许或多或少都遭遇过被他人“摘果子”的无奈。
比如,坐享其成“拿成果”。有的眼馋别人的工作成果,直接“拿来主义”,无视他人的辛苦付出,甚至彻底抹除别人的署名。还有的将旁人耕耘多年的项目进行二次包装,变换新的名字,就将其作为一种创新之举,实则只是“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还要拿着别人的工作成绩,大肆宣扬。
又如,强行沾边“凑成绩”。有的急吼吼加入多个工作团队,看似工作积极努力,其实小组讨论不发言、创意构思不参与,成果展示阶段才开始“搭便车”。哪个团队的成绩都要插上一脚,甚至将团队功劳揽到个人头上。也有的因为自己工作成效不明显,就在别人的工作成果里分一杯羹,东拼西凑出属于本人的“完美业绩”。
再如,挑三拣四“避困难”。有的面对急难险重工作任务从不上前,权衡利弊、挑挑拣拣,只倾向于选择那些相对成熟、比较轻松,且已有一定成果的工作,更愿意“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将前人的辉煌当作自己的成绩,期待轻轻松松获得成功,而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工作敬而远之。
“摘果子”行为让许多打工人暗自神伤、陷入内耗,怀疑奋斗的意义和自己的价值。如果职场默许了这种行为,那么大家将不会再相信公平与正义,久而久之不良风气盛行,相比苦干实干,大家更倾向于选择投机取巧。这将会破坏协同合作氛围和公平竞争环境,从而影响整体效率,限制创新能力。
二
不禁想问,为何会出现“摘果者”?“摘果者”为何有施展的空间?
也许是精致利己主义心态在作祟。在职场精致利己主义者看来,只有胜利的微笑才值得骄傲,奋斗的汗水根本不值一提。这导致他们只想收获不想付出,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在这样心态的驱使下,有人开始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不从大局出发、只顾个人利益,相信无论对错,只有成败,即便自己不付出,也要抢功劳、占成绩。
也许是才不配位的岗位偏差在迫使。部分岗位在选人用人时,未把能力作为重要标准,致使人岗不匹配、水平不达标,从而催生出“摘果子”等现实问题。当个人能力难以达到岗位目标要求,在面对改革创新、应对急难险重等任务时,便会出现力不从心、无能为力的现象,“摘果者”便考虑拿他人的劳动果实“充数”,将他人的工作成绩“化为己有”,以期达到工作要求。
也许是“只看成绩不看付出”导向在蛊惑。当下,部分职场宣扬“利益至上”“价值第一”,只看绩效高低、不看付出与否,这让一些会抢功、会邀功的投机分子开始思考如何走捷径,一些苦干、实干的“老黄牛”则承受着付出无收获的痛苦。倘若职场对此视而不见,将会导致真正愿意付出的人才难以浮出水面。
也许是所谓的“职场厚黑学”在煽动。打开短视频平台,“职场上,最为常见的7种厚黑手段”“十二条职场潜规则”“办公室阴招”等内容,打着告诫大家如何职场“避雷”的幌子,实际却是宣扬“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有的甚至误导大家如何不择手段“求上位”,导致“摘果者”错以为自己深谙职场之道,“苦干者”误认为自己的勤恳是一种错误,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摘果者”越发占据上风。
三
热衷“摘果子”是一个危险信号。无论在哪里,默许“摘果子”现象,会让职场人忘记怎么耕耘,真正的收获便也无从谈起。
摘来的果子就像“慢性毒药”。王禹偁在《霍光论》中写道:“然则光贪天之功以为己有,与夫日僤之割爱,邴吉之让位,德不侔矣。”认为将本不属于自己的功劳、成果等占为己有,这种行为非常贪婪,也为人所不齿。
掠取他人劳动成果,就像是“慢性毒药”,开始看似风光无限、轻松成功,但是时间久了,伤害的是自己的为人口碑,降低的是自己的能力水平。当个人不问耕耘、只会摘果,职业道路只能越走越窄,实现自身价值更是天方夜谭。
摘得走果子,摘不走大树。正如有网友将裁掉重要员工戏称为“裁员裁到大动脉”。“摘果子”是被伤害,提升核心竞争力则是主动出击。当我们用别人“摘果子”的时间,加速成长、磨炼技能,成为职场的“大动脉”,也许是捍卫果实、对抗不公的最好方式。
当面对这些抢功者、“摘果者”的时候,我们也许愤怒“凭啥我总被摘果子”“老实人就得默默承受这些不公吗”,也许不甘、怀疑、内耗,但更重要的是,既要敢于与“摘果者”论争、抗争,更要善于攀到高处看远方、收敛心神向远行,在做强自己的同时看他张狂到几时。
对“老黄牛”多点关心关注。也许“老黄牛”默默无闻,但不能抹杀掉他们的努力和付出,职场应该给予努力者更多鼓励和关怀。“摘果子”心态的产生不是某个人或几个人的问题,背后有职场工作导向、单位漠视纵容等多重原因,也不乏存在对“老黄牛”的忽视,让这些为工作花费心血的老实人寒了心、流了泪。
正如鲁迅所说,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成功没有捷径,总想着摘别人的果,这种心态要不得。多想想怎么种好自己的树,才能真正收获硕果累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