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丽水是浙江最宜居的城市。这份赞誉,源自它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山好、水好、空气好”是许多人初识丽水的第一印象。
这里的山是逶迤的,层层叠叠,绿意绵延不尽;水是浩渺的,溶溶荡荡,碧色映照天光。整片天地,本就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自然成为光影偏爱的舞台。这两天,第六届国际摄影研讨会暨2025丽水摄影节正在这里火热进行中。
从2004年首次举办至今,丽水摄影节已走过二十个春秋。“丽水人拍世界,世界人拍丽水”,那些藏于深山的村落、溪上的廊桥、翻涌的云霭,无数动人瞬间在镜头中被定格、传递、铭记,成为永恒。
百闻不如一见,向往美好的你,总要来一次丽水。
一、来丽水,看山一程、水一程的自在
说起灵山秀水,丽水人向来底气十足。
作为“江浙之巅”,这里坐拥江浙第一高峰黄茅尖、浙江第二高峰百山祖。作为地理的制高点,它们是观山览景的理想之地。
在丽水看山,不只看山的形态,更看山与水的默契。山为水之源,溪流自谷间淌出,潺潺成河;水为山之脉,流水切割大地,雕琢出独具一格的地貌。3000多座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挽留丰沛水汽,化作涓涓清流,滋养万物。瓯江、闽江等六大水系皆流经丽水,一路向东,汇入大海。
有说法称,“丽水”之名的由来,与穿城而过的瓯江干流大溪段密切相关。古时,此段水流湍急,险滩密布,曾被唤作“恶溪”。后经数代官民协力治水,人们所期盼的“好溪”“丽水”终成现实。至唐朝设丽水县后,这个承载着美好寓意的名字,便传承为这一片山水最契合的形容词,名如其境,境如其名。 山水的灵性,也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从东晋谢灵运,到唐代李邕、李阳冰,到宋代秦观、范成大,再到明代汤显祖、徐霞客等,或在此为官、或来此游历,留下无数诗词题刻。瓯江,也因此成了一条流淌着千年诗情的“山水诗路”。
二、来丽水,邂逅多面的“江南”
在许多人心中,“江南”是低垂的柳枝、细雨中的乌篷船,是温柔的吴侬软语。然而,走进丽水,方知“江南”的意蕴竟能如此多元。
这多元面貌的形成,源自群山耸峙,将这里分隔成若干独立的河谷盆地。在漫长的时光里,每个区域都形成了自己的气质。
龙泉,因“一瓷一剑”闻名。青瓷温润如玉,是“清澈如秋空,宁静似深海”的诗意凝结;宝剑锋芒凛冽,是千锤百炼铸就的铮铮风骨。一柔一刚之间,成就了这座城市的生命张力。
青田,则以石为语。那一方青田石,光华内敛,方寸之间,承载的是中国人对文字与信义的世代敬畏。
缙云仙都,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风景。石桥之下,溪流淙淙,水面映照着鼎湖峰挺拔的身影。峰下香火绵延,氤氲着黄帝文化的庄严与神秘。
宋时,状元沈晦行至松阳,为眼前山水所动,曾提笔写下“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的诗句。独特的地理格局意外成就了此地偏安一隅的宁静。来丽水,自然不可错过山间的一座座底蕴深厚的古村落。在这里,268个中国传统村落如明珠散落,各美其美。
比如,莲都的堰头村将通济堰的水利智慧与瓯江帆影的诗意生活融为一体;龙泉的下樟村,时光如村口古樟下的清溪,在明清老宅间静静流淌;缙云的河阳村依旧以白墙黑瓦讲述着“耕读传家”的故事。 探访丽水,方知江南不只有杏花春雨的婉约,也有山野的秀丽、匠心的坚守、文化的斑斓与时光的纵深。
三、来丽水,品一席山野滋味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丽水山水间的物产,总能巧妙化作舌尖的风味:瓯江的鱼,烧出了地道鲜香;高山的稻米,制成了软糯的黄米粿;山间的泥炉炭火,则焙烤出酥脆的缙云烧饼……每一口,都来自这片山水的馈赠。
山野之味,顺应时令。春天破土的笋,是第一口鲜;夏天,高山茭白、茄子、杨梅、枇杷轮番登场;秋风起时,板栗、田鱼带来丰收的饱满;入了冬,油冬菜、冬笋便成了丽水人的心头爱。
山区湿寒的气候,也塑造了丽水人偏重咸辣的饮食风格,火锅因此盛行:庆元的油菜火锅、龙泉的安仁鱼头、遂昌的各式风炉菜、景宁的豆腐娘火锅……一炉火,一锅鲜,暖的是胃,也是心。
物产与习俗的差异,也让各地烹饪习惯自成一家。就像遂昌、龙泉人爱用辣椒提味;庆元人则钟情于酒糟入馔;景宁的畲族人则善用植物叶汁制作乌米饭等特色美食。
最特别的当属青田。作为著名侨乡,这里不仅带回了地道的异国风味,更把山野之味与西式烹调巧妙融合。比如,西西里岛的灵感遇上青田有机柑橘,成就一道“柑橘鲈鱼”;意式浓缩咖啡搭配本地甜橘柚,来一次“先苦后甜”的特别味蕾体验。
说不尽,尝不完的丽水美食,藏在四季流转间,融于山水性情里,只待你来寻、来品。
四、来丽水,读懂山水铸就的风骨
山多地少,生存不易,却也塑造了丽水人骨子里那份不畏艰难、勇于斗争的硬气。
早在明代抗倭时期,“处州兵”就以勇猛忠义闻名。戚继光曾赞叹“毕竟处州为第一”。时光流转至革命岁月,1927年1月,浙西南第一个党支部在遂昌建立,浙西南的革命星火从此燎原。周恩来、刘英、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留下的革命足迹,为这片土地注入了红色基因。
这份由山水孕育的精神,不只属于过去,更在当代发展中焕发新生。虽处山区,丽水各地却在有限资源中闯出广阔天地:龙泉成为全国汽车空调领域最大的块状产业集群;庆元打造出“中国香菇城”;松阳坐拥全国最大的绿茶产地交易市场;云和是“中国木制玩具之乡”;青田则以侨为桥,建起规模可观的侨乡进口商品城……
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面对保护与发展的课题,丽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比如,被联合国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如今持续焕发生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丽水山耕”“丽水山居”等“山”字系品牌不断提升生态附加值,实现优质优价;“国际城市碳中和指数(丽水指数)”的发布,引领着绿色低碳的城市新风尚;两度入选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彰显了丽水在生态价值转化路上的先行担当。
五、来丽水,领一张“青春正好”的体验卡
作为一座革命老区,丽水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而作为2000年才撤地设市的城市,它又是浙江最年轻的地级市。这份“年轻”,不仅在于建市时间短,更体现在整座城市散发出的朝气与活力上。
近年来,丽水以独特的山水底色与从容的生活节奏,呼应了当代年轻人对理想生活的期待。2024年,已有4.45万名青年选择成为丽水的“城市合伙人”,在这里探索事业与人生的全新可能。
若问丽水何以吸引人?许多人的答案是,它圆了一个“栖居山水”的梦。推窗是山,抬头见云,流水潺潺就是最治愈的白噪音。而丽水给予的,远不止风景,更有一个可参与、可创造的未来。
过去,县城与乡村常被视为“留不下的地方、回不去的远方”。而如今在丽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带着专业能力与清晰规划,主动融入这片土地,参与这里的成长。在古堰画乡,“数字游民”以新思维激活老空间,参与景区的共建共创;在龙泉,痴迷剑瓷文化的“龙漂”,将热爱与专长结合,为千年工艺注入当代创意。
“晴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在这片诗意山水之间,丽水正推出“支持数字游民发展”等举措,以轻量化、接地气的方式,向广大青年发出邀约。那么,何不前来,领取一张属于你的“青春体验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