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优秀宣讲员阚海燕(中)为村民宣讲。
2016年,“板凳课堂”第一课就是在村民党员张桂玲(左一)家开课。
纷纷效仿 “板凳课堂”遍布全镇16个村
“于桥村的‘板凳课堂’仅仅开展了几个月时间,就广为传播,在镇党委的积极引导下迅速复制并覆盖另外15个村。‘板凳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快捷,便于移动,老百姓哪里方便,‘板凳课堂’就到哪里,这种宣讲能够深入百姓心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宣讲员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来表演,老百姓只要搬来一张小板凳,就能入耳、入脑、入心,无论是党的大政方针,还是老百姓关心的‘三农’问题,哪怕就是普及法律知识,也能记得住。”南莫镇宣传委员郜凤介绍。
蒋士根是兴南村党支部书记,也是第一个复制于桥村“板凳课堂”的党支部书记。有一次聊天中,于桥村党支部书记田砚兵向其“炫耀”了“板凳课堂”带来的变化,蒋士根当即带领所有村干部到于桥村观摩学习。“今年一月份,党员冬训会上,我们兴南村的‘板凳课堂’也开课了,第一堂课就吸引了30多个村民参加,除了表演节目、讲故事、讲政策、讲反腐倡廉、讲技术外,还请来医院的医生讲卫生健康医疗知识,特别是宣讲向上、向善、向美后,整个村子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精气神和以前也大不一样了。”
在村民们看来,“板凳课堂”还有一些明显的变化:儿女孝顺了、邻里和谐了。某村15组的何某父母都已是80岁以上的高龄了,但何某长期以来不愿赡养老人,村干部多次劝说未果。村里的宣讲员有一次在“板凳课堂”宣讲农业政策时发现何某也在场,当即穿插了一些孝老爱亲的故事,并告诫村民们说“赡养父母是国家一项法定义务”,经过几场宣讲后,村民们看到一个喜人变化:何某不单是逢年过节看望父母,平时也为父母买菜做饭。老人逢人就夸“儿子孝顺”,但总不忘说一句:“‘板凳课堂’不光教百姓种田,还帮百姓教育儿子。”
71岁的青墩村村民陈桂富说,这样的宣讲太形象太生动,使我们老百姓听得清、记得住,讲移风易俗还更新了大家守旧的观念。62岁的钱宝龙欣慰地告诉记者:“听了这个板凳课堂,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样了,和年轻人特别是和子女聊天也跟得上节奏了,要是在农忙时节,板凳课堂就变成了农业科技讲堂,庄稼如何更新换代,如何发展高效农业增收致富,庄稼怎么施肥、怎么治虫,这些都是新的知识,以前的种田经验都是土方法,不科学。”
用青墩村59岁的村民钱长凤的话说:“农村人文化不高,加上平时在地里干活,很少看电视,对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很难获取,但自从有了这个‘板凳课堂’后,从地里回来抓个小板凳就知道了。”
打造升级版从“板凳课堂”到“板凳讲习所”
记者在南莫镇多个村庄走访还发现,有一段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传播较广:“一张小桌作课堂,几张板凳围起来,党的好声音,听我娓娓道来”。据了解,南莫镇16各村389个村民小组的“板凳课堂”已经实现了全部覆盖。“这个课堂不光是宣讲和普及知识,还解决老百姓的不少问题啊,当然收到老百姓的欢迎和拥护了。”
崔中元是于桥村的村民,也是一名党员,他每次都会在“板凳课堂”上提问题,譬如村里设施布局不合理等等。村里一条长度仅300多米的土路影响了14户村民出行几十年,大伙儿怨言不少。村支部书记田砚兵听到后当即表示将与村班子成员协商,在村财力吃紧的情况下,硬是多方筹集来10多万元,不足半个月时间就铺上了水泥路,两端还通到了大马路。虽然时间过去半年之久,但村民们谈起这件事依然笑得合不拢嘴。
还有一件在村民看来是大事的“事”,南莫镇不少村子河流因夏季水位低下,于桥村及兴南村等周边近百亩水稻田无法灌溉,水稻因水量不足岌岌可危,由于河床也较低,机械无法抽水,加上高温干旱,几十户村民家的水稻田遭殃,村民汤秀兰在一次“板凳课堂”上提了出来,村干部当即组织人马用多台水泵为农民抽水实施灌溉,解决村民难题。
海安县委书记顾国标认为,“板凳讲习所”以“讲身边的事,说爱听的理”为切入口,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已经培养出了一批草根宣讲骨干,他们脚上沾着泥土,心中装着民情,带着使命、责任和感情,确保习近平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宣讲有了更为接地气的平台,不仅增强了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感情,也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及时落了地,拓宽了群众了解党的决策部署的渠道,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让基层党员干部有作为,大有可为,真正打通向群众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的最后一米。同时希望这样好的宣讲方式能够不断创新,在全县推广。”
记者注意到,随着“板凳课堂”深入推进已经深入人心,不仅讲进了农家庭院,也讲进了企业车间,不少群众对现有的“板凳课堂”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市县领导对这个新生事物也予以了肯定。在郜凤多次调研后,决定将“板凳课堂”升级为“板凳讲习所”,希望借此能够进一步做大“板凳”品牌,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做更多的事,解决更多的问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