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要闻 正文
赤水:别了,贫困!
2018年01月15日 08:18:51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 刘茁卉 李平 罗羽

  新华社贵阳1月14日电 题:赤水:别了,贫困!

  “肥鱼田中欢快游,乌鸡林下高歌唱,石斛垒上尽情舞,村貌连年变模样……”这是贵州省赤水市扶贫攻坚以来农村生产生活巨变的生动写照。

1.jpg

赤水农村新貌(2017年4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2017年10月底,国务院扶贫办公布全国2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赤水名列其中,赤水也成为贵州、乌蒙山区首个脱贫出列县。这座因中央红军“四渡赤水”而闻名的“黔北边城”是如何脱贫的?干部群众怎么干的?近期,记者深入这个革命老区县探寻它的脱贫历程。

  脱贫了:“幸福的感觉像瀑布水砸在石头上轰轰作响,平静不了”

  赤水脱贫出列那天,市委书记况顺航一个人在办公室呆坐了很久,脱贫攻坚中的场景一幕幕在脑海中再现,“这是我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时间回拨到2013年,地处赤水市大瀑布4A级景区核心区的黎明村,村子景色优美、竹资源丰富,但因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全村222户797人有28名失学儿童、37名贫困光棍、43名无业游民,全村贫困发生率达26%,被称为“穷三多”村,也是一个典型的“富饶的贫困村”。

2.jpg

  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2017年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而经过4年多时间的精准帮扶,这个曾经偏远贫穷的村庄如今变成了产业多、小老板多、收入多的“富三多”村。“通过售卖竹原料、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种植业等,我们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6200元增加到2017年的1.4万元,36户村民买起了小轿车,5户贫困户娶了媳妇,全村没有一名失学儿童,村民个个有事做。”村支书王廷科说,去年黎明村已彻底甩了“贫困帽”。

  贫困户王正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从水泥路修到家门口,他20亩竹林地,一年卖竹子和竹笋增收1万多元,村集体主导的猕猴桃产业和漂流项目一年分红4500元,加上儿子、儿媳每月在景区4200元的上班工资,全家四口一年有6万多元收入。“幸福的感觉就像瀑布水砸在石头上轰轰作响,平静不了。”

3.jpg

村民在运送竹子(2015年1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青山翠竹变农民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多业并举拔除穷困之根,黎明村仅是赤水51个贫困村绿色脱贫的缩影。截至目前,赤水市政府、各类市场主体累计投入388亿元资金助推脱贫攻坚,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495户24120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4.6%降至目前的1.95%。

  赤水的真扶贫也换来民心的真认可,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三方评估数据显示,赤水市群众对扶贫的认可度高达94.67%。


标签: 扶贫;脱贫;赤水;贫困户;攻坚;干部;贫困人口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11529939707493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