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问题不放松 三论进一步擦亮“千万工程”“浦江经验”金名片

字体:
—2023—
06/12
14:23:50
2023-06-12 14:23:50 来源:潮新闻 浙江日报评论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敢于直面问题,善于咬定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不畏艰险的担当、实事求是的胸襟和突围破局的智慧。“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的实施和践行过程,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珍贵的务实风格,这是浙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进一步擦亮“千万工程”“浦江经验”金名片,既要高标准迭代升级这两项工作,也要悟透精髓要义,特别是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指引更多工作。

  突出一个“敢”字,钻进矛盾窝里找问题。问题从哪里找?就是要去情况最复杂、矛盾最尖锐、难度最突出的地方。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当时的浙江农村,“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经济快速发展,村庄面貌却不如人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刻不容缓;而另一边,面对浙江信访总量连续11年上升的“硬骨头”,习近平同志第一次下访就选择了信访大县浦江。面对发展中“先天的不足”“成长的烦恼”,唯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头扎进矛盾窝里,才能揪出真正的问题。

  把握一个“准”字,抓住对症下药的“牛鼻子”。揪出问题是第一步,找准“破题”的实招是关键一步。思路办法怎么找?靠的是深入基层、下沉一线,跑得多、想得透,历经了踏破铁鞋的艰辛,才可能迎来“灵光乍现”的甘甜。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才找到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城市和农村“两种人”问题的“牛鼻子”——“千万工程”;而以浦江县为起点,习近平同志推动了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为主动、变“公文转着办”为“就地马上办”、变信访拐弯办为领导直接办,让一些信访积案迎刃而解。

  秉持一个“破”字,务求“药到病除”的实效。坚持问题导向,归根到底要在解决问题、推崇实干、务求实效上下功夫。“千万工程”“浦江经验”之所以赢得民心,不是因为说了几句“漂亮话”,而是实实在在落到“事要解决”上。走过20年,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美丽乡村成了浙江鲜明的标识。“浦江经验”走出浦江,推动浙江成为治理效能最高、人民群众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

  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时期,问题更加不能忽视。要在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与深入运用践行“浦江经验”中,抓住制约这两项工作向更高层次迭代升级的问题突破口,瞄准影响人民群众更高水平幸福感获得感的问题所在,找到束缚乡村振兴和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发力使劲、久久为功。要把坚持问题导向与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紧密结合,与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紧密结合,与广泛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紧密结合,大兴调查研究,聚焦新问题、深层次问题、重大问题,找到问题根源,找准思路办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浦江经验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