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两火腿为什么两个月还吃不完
而相对欧洲人对火腿的热衷,作为“师傅”的金华火腿,在故乡就有些寂寞了。
住杭州城北欧尚超市边上的周女士,上周五傍晚,从冰箱里拿出一块小包装火腿,准备做一个火腿冬瓜汤,给住校读高一刚回家的儿子吃。
这包火腿还是今年2月25日在欧尚超市买的。156克,11.64元。“光冬瓜汤太淡了,不加点火腿没味道。”周女士说,但不能告诉儿子加了火腿。儿子不喜欢吃火腿肉,说不像肉。
我们以前都盼望过年过节有火腿吃,哪怕一点点。以前家庭人口多,现在一家三口,吃的东西又多,火腿已经不稀罕了。”
周说,她家住欧尚超市边上,单位旁边则是好又多超市。火腿随吃随买,都是散装的。“买大了,一次吃不完,挂家里难看,放冰箱又占地方。”“牌子?吃得又不多,也不在乎什么牌子。味道都差不多。”
土火腿已落后50年
与周女士一样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如果按国外的吃法计算,中国13亿人,按每人每年吃半只火腿算,也需要6.5亿只火腿。
但想象与实际相差太大。上世纪30年代,金华火腿年产量60-70万只,到90年代初增加到400-500万只。但现在,不进则退,人口增加了,金华火腿的年产量却变成了300多万只。
相当于400多人一年吃一只火腿。金华火腿行业协会会长施延军说,除了消费习惯,无论是品种,还是加工,外国火腿,已领先我们50年!
在国外,50年前就开始工厂化流水线生产火腿了,实行的是恒温、无菌生产的卫生标准。
以“帕尔玛火腿”为例,研究机构从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等多个方面,把传统的火腿分析得一清二楚,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为传统火腿生产增加了许多新技术和新工艺。
而国内,50年来,产业化加工技术一直停滞不前。除了少数几个企业引进设备外,大部分厂家仍是人工作坊式操作,甚至还有露天生产的。
金华火腿每年产量有300多万只,占了全国产量的近80%。但这个数字,对比国外,却微不足道。
在意大利帕尔玛市北郊20公里外有个莫拉所诺镇,是欧洲中式火腿的主产区。据称,帕尔玛200多家火腿厂大部分在这一带,火腿年总产量约900万只,主要销往欧盟各国。
全中国的火腿产量还比不上意大利一个小镇。
“洋腿”销量攀升
不经意间,“洋腿”已经瞄准中国,抢滩登陆。第一站,上海。上海一家物流公司的管理人员说,这几年,普通超市引入了大批洋火腿。比较热卖的主要是德国产的,但也有少部分是中外合作企业在国内生产的。
在上海的家乐福超市,整只的金华火腿孤单单地躺在冷柜里少有人问津。而同样放在冷柜里,真空包装的洋火腿,待遇则完全两样。因为简洁方便,价格合适(10元左右一包),又能即买即食,销售量一直很好。“以超市一天正常人流量10万人计算,一年能卖个上百万包。”但家乐福超市相关人员,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透露具体销售数字。
在杭州,洋火腿也早已露面。南山路上的贝尼尼咖啡馆,两年来,主打菜“帕尔玛火腿蜜瓜卷”十分走俏。湖滨的LA鄄TOUR西餐厅、解放路的绿茵阁西餐厅,都能看到洋火腿的身影。“洋腿”的食用方便和口味多样化,正逐渐得到中国百姓的喜欢。
一直“以不变应万变”的中国火腿,也许已经注意到了这点,散装的小包装火腿也多了。
也许,千年不变的金华火腿,也到了该变一变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