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刚刚结束的上海第九届连锁加盟展览会传出消息,国际知名的“7-11”便利店有望于明年进入上海市场。目前上海拥有的4000多家便利店中,有近22%门店的公司实现了经营性盈利,上海便利店已走出“全面亏损”的阴影,进入“盈利点”。
然而,在便利店数量远远不及上海的杭州,同样的模式却举步维艰。本月9日,一家便利店关闭,使杭州上半年的便利店关闭数增至4家。去年更是出现过8家门店同时歇业的景象。
虽然各连锁便利公司依然打着“调整期”的旗号勉强维持,但原本看好杭州消费市场的便利店业主还是连呼“想不到”。
各品牌信心十足“跑马圈地”
杭州凤起路海海唱唱KTV的旁边,一家“每日”便利店借势兴隆;穿过马路再走几步,是一家黄绿格子的“可的”便利店;再往前不到20米,则是一家粉色和绿色条纹标识的“联华快客”便利店。虽然门面都不大,但货架上陈列的商品都是满满当当的。再拐进附近的刀茅巷不到50米,“喜士多”那个鲜红的小番茄便在招呼客人了,而它对面,就是新开张不久的大型超市“好又多”刀茅巷店。
10分钟的路程内便会出现四五家便利店的情况在杭州并不罕见:左有“快客”,右是“可的”,前有“喜士多”,后面又是一家“每日”,再加上零星开设的“千家伴”、“良友金伴”、“芳邻”……从1997年第一家“可的”便利店进入杭城开始,便利店一直凭借着小巧灵活的优势在杭州的各个黄金地段“跑马圈地”。
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数字,2002年7月份“联华快客”门店仅4家,仅仅一年便在杭开到第66家,而“每日”便利仅用10个月时间,就陆陆续续地开出20多家门店。目前,杭州已经拥有108家“快客”、100家“可的”、40多家“喜士多”等300多家便利店。
“上海的便利店数目已经达到4131家,平均每3000人就拥有一家,相比较而言,杭州的便利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各便利店品牌进入杭州之初,业内人士大多会用这样的数据来阐明便利店的美好前景。国外一些著名连锁便利店平均毛利都在30%以上,这也似乎更让人看好在大型超市之外崛起的一种商业形态——便利店,以至于有关部门在去年出台的杭州市第一份商业版图规划中如此描绘:预计到2005年,杭州市的便利店将达到600家,2010年将达到1300家,相当于每3000个居住人口就有1家便利店。
难题一:旺铺租金大幅上涨
然而,一味扩张带来的直接后果并不是可观的利润。
“原来家门口就有一家‘可的’的,没想到一段时间没去,就关了。”家住杭州皇亲苑的诸小姐帮儿子买动漫节门票时,发现家门口那家“可的”已经没了。诸小姐在报社工作,由于工作原因,她常在夜晚下班时光顾便利店买些夜宵,本是贪近想去家门口的便利店买张门票,没想到扑了个空。
尽管不少顾客都认为便利店开开关关本是常事,但据记者了解,今年上半年,在杭州拥有连锁便利店数量最多的“快客”和“可的”已经关闭了4家门店,而就在去年第一份商业版图规划的后两个月,就有8家“可的”同时歇业。其他部分便利店的扩张进程也明显受阻,去年进入杭城时号称要一口气开出30家门店的上海“良友金伴”,目前也只开出9家,进度缓慢;拥有25家门店的“每日”便利甚至传出了准备“撤退”的消息……
“没想到杭州的房价这么高,没想到杭州的网点这么难找,更没想到杭州的便利店竞争这么激烈。”某便利店品牌负责人用了三个“没想到”来形容进入杭州市场所面临的困境,不同连锁品牌在这几年间的争相圈地,已经大大抬高了商业网点的租金,现在杭州店铺的租金要比上海贵20%左右,今年的租金又要比去年高10%左右,要找到一个60平方米的合适商铺越来越难,付出的代价也越来越高。
“‘可的’延安店就是因为房租提价而被迫关闭的。”某业内人士透露,因为租约到期,房东提高了租金,公司只能放弃。一家便利店的店长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在他们的位置开一家五六十平方米的便利店,成本大约要30万元左右,其中一年的房租就在17万元—18万元之间,超过成本的一半。在杭州楼价日益攀升的这几年,如果把店面选在人流密集的主要商业中心附近,房租的高昂可想而知。据业内人士推测,之前关闭的8家“可的”原本分别开在体育场路、清泰街等人气较旺的马路上,租约到期后房租的上涨,就是其效益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难题二:连锁优势难敌大超市
“开便利店最重要的是看地段。除了武林路鞋城、一些娱乐场所附近的那几家店之外,大多门店生意都一般,只能保本,有的还要亏一点。”“可的”便利新华路店的店长一边用电脑登记着销售清单,一边对记者抱怨。据悉,为了激励员工士气,“可的”将从7月起推行“门店承包制”,希望用店长保证金方式来保证门店营业额的上涨。
虽然圈地不止,但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盈利,目前绝大多数的连锁便利店仍处于“中看不中用”的阶段,尤其是那些开在居民社区附近的便利店,因为受到大型超市和小区杂货店的双重挤压,生存状况并不乐观。“在杭州城东的双菱路上,想加盟开一家便利店,可行吗?”记者询问“每日”便利公司的时候,工作人员提醒说网点的位置一定要选好。虽然有南肖埠、采荷东区、采荷小区等不少居民小区的人气,但一听说旁边就是世纪联华超市外海店,工作人员立马建议说:再考虑考虑吧。
“有几百平方米的超市在家旁边,谁还去这么小的便利店啊?东西又贵又少,不实惠。”家住洁莲社区的洪大伯说出了社区居民的普遍心态,因为便利店是24小时营业,一般来说,同样商品的价格要比超市贵10%左右,再加上超市的特价活动、会员价等等,图实惠的杭州市民习惯在饭后散散步,购购物,这也不失为一种休闲方式。
在记者对一些市民的随机采访中,有高达83.3%的市民表示购物时会首选家附近的超市,因为与超市相比,便利店“价格太高”、“东西太少”,甚至是没有“逛”的感觉。同样,有80%以上的被访者认为一般“深夜别的商店打烊了或附近根本没有商店,只有便利店亮着或开着”的时候,才会选择便利店;几乎全部被访者认为便利店最适合20—30岁这个年龄段,他们的消费更注重“感觉”和“新鲜”。当然,被访者也认同便利店本身的优势,比如“24小时营业”、“产品质量有保证”、“有新鲜的即食食品”、“人少,不用排队”等等。
“杭州的城市规模与上海不同,市民在10分钟的步行路程之内一般都能找到商品齐全的大超市,而小型的社区杂货铺也有比较忠实的消费者,便利店很难发挥优势。”一位业内人士无奈地说,大多数市民采购商品还是以讲求实惠为主,便利店的消费集中在夜晚工作的出租车司机、媒体从业人员、进出娱乐场所的人等,普通市民“宁可多走几步路,也不愿多花几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