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换学分”凸现德育困境
临安市教育局在对事实进行了解之后,立刻要求学校停止这一做法。教育局在5月18日书面回复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称,“该校对学生品德行为管理的类似做法,违反了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定。”并称接到通知后,学校已立即停止错误做法。
长兴一小的假日兴趣活动给了不少爱好篮球的学生们施展球技的舞台。堵不是办法,合理的疏导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尽管学校的做法有失妥当,但临安市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也表达了对学校良苦用心的理解。教育局副局长赵文忠说,目前,学校的德育教育普遍存在管理难的问题。金盾职高是临安的第一所民办职高,前无经验可借鉴;与此同时,由于生源质量和师资力量等因素,在开展德育工作方面,的确比普通高中或一些重点高中更困难。
副校长刘红蕾对新华社记者说,作为民办中学,金盾职高的学生生源比较特殊。学生入学前中考成绩都在第4至6批分数档内,成绩稍好的即使去不了重点高中、普通高中,也宁愿去公立职高。不少家庭父母双双在外经商,离异情况也不鲜见。没有在孩子身上投注足够的精力,因此孩子在入学之初往往有着不少不良习惯。
投诉学校的学生也承认,当学校中两个同学打起架来,“老师是没有办法的”,因为他们“会连老师一起打”。
“学校最难的工作就是德育。”刘红蕾说。学校的老师一直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光一个《学生综合管理加扣分细则》,从2001年建校之初到现在就已经修改了5、6次。在尝试多种德育方式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这所创办于2001年的民办学校决定在2004年的修订版中,增加关于“钱”的细则,期望用“钱”这个敏感的字眼来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重视,更快地矫正不良行为,以达到规范目的。
“并且事实上,这种方法也的确引起了他们的重视。”刘红蕾说,实行一年多来,家长比过去更为主动地与学校配合,一起督促孩子积极向上。
刘红蕾强调,扣分细则只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为改善校风,学校挑起了担子,尝试了许多方法。比如全校实行准军事化的封闭式管理,18个班级每班配备了正副两个班主任,周一至周五老师和学生在学校同吃同住,周末才能回家,“虽然老师辛苦一些,但为了孩子也是值得的。”学校还从武汉特聘了心理辅导老师,开设了心理辅导室与相关课程。
不过刘红蕾同时表示,教育局喊停对学校是一个警醒,“促使我们寻求更合适的德育方法。”
难破之题引发社会热议
根据学生的喜好,适当开一些兴趣课,或许是规范学生纪律的好办法。
依靠经济手段来约束道德行为,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金盾职高的做法在全国并不是首例。近年来,用非传统方式来“推广”品德、道德等个人修养,一直新闻不断,争议颇多。此前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因为办起道德银行,将学生的道德通过虚拟的货币量化而引发争议。随后,又传来山东省东营市"道德银行"因志愿者们不认账而"倒闭"的新闻。而金盾职高此举由于涉及到了"真金白银"的货币,同时施行的对象又是尚无经济能力的学生,而更加受到关注。
“花钱换学分”被叫停之后,金盾职高又开始面临新的困境。刘红蕾介绍,有7、8个学生最近相继在半夜翻墙跑出学校,老师花了一天半的时间才把他们都找回来。回到学校,学生一脸不在乎:“反正现在不会扣钱了,最多就在大会上检讨吧。”
帮助在校学生规范行为,使其能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是学校的天职。但什么才是最佳的德育教育方式?应该如何正确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帮助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美好品德呢?在金盾职高和很多学校看来,至今仍难破题。
浙江大学教育系教授刘力分析,规范道德行为,可有三种机制:第一是“法”的手法,即强制机制,如果达不到就采取强制措施;第二是"经济"的手法,只要不触底线就能采取一些杠杆式的措施;第三种是"教育"的手法,也即劝说型,方式、方法要很讲究。但他表示,“无论是强制机制还是经济方法,都不能用作解决教育问题。”
刘力分析说,学生的教育问题是困扰教育工作者多年的老话题,尽管没有最为便捷有效的解决方式,但采用罚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需要形成内在的要求,不能依赖外在的约束。”刘力表示,虽然学校此举的本意不是为了赚钱,但用钱来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误导作用,且严重违背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学校收费问题的规定。
“花钱买学分这种方法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从长远看,是无法维持的。”刘力说,解铃还需系铃人,最恰当的教育方法还是纯粹的“劝说型”,虽然见效较慢,但一旦养成就很稳定。他再三提醒为人师者,面对困难,“教育工作者不能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