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品牌型”乡土文化奇葩纷呈 农村文化丰富
www.zjol.com.cn
2005年08月22日 14:02:1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六十年前岁月寒,山村百姓苦难言……四明处处忠魂血,染得遍山杜宇丹。”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余姚农民诗人叶柏仙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首诗。
叶柏仙是余姚梁弄诗社的社员。创办于1992年的梁弄诗社现有社员56人,其中大部分是农民,他们忙时下田,闲时赋诗填词。至今,诗社社员已创作诗歌2000余首,在各类诗歌刊物中发表诗作近百首,诗社成了梁弄闪亮的文化品牌。
余姚乡镇竞相打造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日趋成熟,有效带动农村文化建设,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这些天,四明山老区群众翘首以待,8月14日,他们将迎来第11届“四明山电影节”。从1995年起,该市每年举办一届为期1个月的“四明山电影节”,前十届电影节已为老区群众免费放映电影近700场,观众超过35万人次。
比11岁的“四明山电影节”更年长的是丈亭镇的“三江之声”文艺晚会,前不久,“三江之声”刚刚度过了19岁生日。丈亭镇干部陆扬是“三江之声”的策划和组织者。早在1987年9月,原丈亭区为参加余姚市首届艺术节选拔优秀节目,决定组织一台完全由群众表演的文艺晚会,当地农村文艺骨干踊跃报名争着上节目,开演那天,演出地电影院内1473个座位爆满,连走廊上也挤满了人。此后,“三江之声”固定在每年10月举办,成了农村文艺爱好者展示才艺的大舞台,更成了当地群众不可或缺的文化盛宴。2002年以后,“三江之声”与杨梅“联姻”,走上文化与经济结合之路,改期在每年6月“杨梅节”期间举办,外地游客既饱“口福”,又饱了“眼福、耳福”。
组建各类农村文艺团队,让农民由看客转变成群众文化的主角,是创建文化品牌的有力支撑。至今,该市投入5000多万元,已建和在建村落文化宫达60多个,其中22个达到高标准建设标准,把文体设施延伸到村里户里,营造了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该市由4800多个农民组成的200多支业余文体队伍,常年进村入户“打鼓唱戏”,自娱自乐。同时,也使一项项古老的民间艺术重获生机,源于秦朝的犴舞、汉朝的狮舞、隋朝的车子灯、明朝的木偶摔跤等一大批民间艺术瑰宝重新焕发出魅力。
来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作者:
叶初江 龚宁
编辑:
盛欢欢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