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实践亮点纷呈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这对曾被认为难以调和的矛盾,正在浙江的每一步向前发展中逐渐融合和协调。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建设生态省的道路上,政府部门的工作思路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各行各业的发展轨迹正呈现可贵的转向:从重工业轻生活向工业与生活并重转变;从重城市轻农村向城乡统筹一体化转变;由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转变;从重污染防治轻生态保护向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转变。
数据尽管是枯燥的,可它却是成绩和亮点无可辩驳的印证:
截至去年年底,全省累计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厂43座,处理能力达到372.82万吨/日,污水管网7488公里;累计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厂82座,处理能力达23812吨/日。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场)36座,日处理能力达到10621吨。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000公顷。
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市、县(市、区)39个,生态乡镇24个,环境优美乡镇10个;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建成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以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为突破口,全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率达到60%。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顺利进行,据省农办统计,上半年启动建设示范村200多个,启动环境整治村2500多个,道路面积、自来水使用人口、绿化面积、公共厕所、垃圾箱和路灯安装数等都有大幅度地增长,用于村庄整治建设的资金投入总额达58.14亿元。
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实行生产过程的污染控制,全省已有100余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编制了环杭州湾产业带生态建设规划和温台、金丽衢产业带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全省4个市、10个县(市、区)、20个工业园区(块状经济)和100家企业成为省级工业循环经济首批试点单位。
生态保护与建设整体推进,到2004年底,建成各级自然保护区50个,占全省国土面积1.42%;省级以上森林公园78个,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53个。
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医院、绿色企业、绿色饭店等绿色系列活动更是风起云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811”污染整治风暴中,不少地方政府下了大决心,动了大力气,取得了真实效。“811”污染整治中首当其冲的钱塘江水系,今年以来水质明显好转。
衢州人彻底告别了沿袭400多年的土法竹造纸历史,可使钱江源头每年减少2000多万吨造纸废水排放。
从去年到现在,钱塘江上游金华江流域的20多家企业被取缔关停。环境监测数据表明,金华江义乌市和金东区交接的低田断面氨氮指标已明显下降,断面基本达到了三类水标准。
环保压力成为企业的发展动力。巨化集团、浙江蜜蜂集团等企业通过巨资投入、科技创新、清洁生产,努力提前实现氨氮治理目标,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企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提升,创造了新的效益。
“要真金白银,更要青山绿水。”近两年来,就有二三十个投资项目因过不了环评关在常山吃了“闭门羹”。在安吉,投资项目再大,但要是不合环保要求,那就免谈。绍兴还建立了生态环境质量的责任考核机制。
问渠哪得清如许?仅有源头的活水是不够的,只有观念更新、设施到位、执法严格、公众参与,各方面都行动起来,才能让人与自然真正做到和谐相处。
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蓬勃兴起
务实的浙江人民正在以务实的行动实践着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
这些生态战略的实施,让浙江的天更蓝、水更清、人更美。
在杭州、上海等各大超市,“个个健”、“竹康宁胶囊”被摆上了显眼的位置。来安吉旅游的外地人,总要喝瓶“竹啤”润润喉。这些产品中的主要成份竹叶黄酮,是从被废弃的竹叶中提取的。安吉圣氏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就是专门“吃”废弃竹叶,将竹产品延伸至医药中间体、保健品及原料等的企业。竹制品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引进,竹资源利用以物理利用为主向生化利用为主转变,安吉的“看家”产业———竹制品产业,已迈出二次创业的步伐。而这正是安吉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的一个缩影。
在上虞,蓝星造纸厂的原料是回收来的废纸,而产生的碱性废水最终去向是蓝星热电厂,在这里被水膜除尘器脱硫、除尘,到达废水集中处理站。经过处理后的中水,回用于造纸厂的废纸制浆、企业消防、绿化灌溉。废纸、废水、电厂煤渣、煤灰……通过一个资源、能源的利用互补网络,蓝星形成了符合循环经济方向的生态产业链,把污染消灭在产业链当中。
改变环境治理与生产过程相脱节的旧模式,注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在资源节约中实现增长,并以循环的方式推动发展。我省正沿着生态经济的发展路径前行,并努力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整体之间形成循环发展的良性格局。
绿色社区让环保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品味,一种家家户户参与的行为。谁能想到吃剩的鱼骨头、蟹壳,凋落的花瓣、枯叶,剩余的布头、纸片,还可以派上大用场?的确,这些“废物”经过杭州德加社区居民高思佶老人的巧手,却变成了梅、兰、竹、菊四君子图。
绿色生活正在日益成为社区居民关注的话题。绿色社区不只是城市居民的专有名词,农村居民也能创造崭新的绿色生活,让日子过得更加有滋有味。开化钱江源、柯桥七里乡农家乐的崛起,靠的就是“真山真水真空气”;浙北三大古镇的蹿红,靠的就是未遭破坏的原生态。
面对现实,展望未来
生态省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的环境质量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环境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高不下,环境压力继续加大;重点流域、部分江河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种植业的化肥、农药施用量大,氮磷流失严重,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尚未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河道淤积污染也较突出。
环境污染的形成有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也同样需要一个过程。无论从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还是我们自身的长期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
只要善待自然、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贯彻建设生态省的战略决策,只要持之以恒地走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经济发展之路,4600万浙江人民一定能实现梦想中的绿色家园: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