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兴趣去社区随意转悠转悠,就会发现很多社区的越剧角正办得红红火火。在那里你能欣赏到社区越剧爱好者们自弹自唱的越剧名段,或委婉绵长,或高亢激昂。
越剧角,由越剧爱好者自发组织的越剧自娱自乐点,成了杭城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
杭州到底有多少有特色的越剧角?这些越剧角现在的生存状况如何呢?
从9月2日起,记者走访了杭州的10个越剧角,发现各个越剧角几乎都有自己的越剧迷,多则三四十人,少则也有一二十人,各年龄层次的都有,但以老年人为主。
杭城的越剧角不仅参加者众多,而且也都各有特色——以汇集戏迷高手著称的黄龙洞越剧角、已经和西湖美景融为一体的六公园越剧角、成为邻里关系纽带的金沙港越剧角、颇具专业规模的玉泉越剧角……
西湖边的“名角”
特色:人景合一
昨天早上6点,记者从杭州曲院风荷一路过去,一公园、六公园,都能看到不少越剧迷对着美丽的西湖放歌。而当越剧迷们边唱越剧边赏美景时,他们也成为了路人眼中、游客照相机中的风景。
原先六公园的空地上每天早上都会有一场或几场的越剧自娱演唱,逐渐汇聚了人气后,就慢慢形成了越剧角。
琴师将二胡往膝上一搁,整好弦、调好音,拉出一段前奏,就有爱好越剧的人走到场子中间,拉开架势,咿咿呀呀地唱起来,且边唱边舞。一曲终了,围看的人群里就会掌声响起。唱越剧的多是中老年人。有的是老票友,有的是素昧平生的游客,听到熟悉的旋律,忍不住要一试身手。
好不容易才从拥挤的围观人群外挤到中心,记者看见了一位老太太正在有模有样地唱陆派的《情探·送王郎》,中气十足的嗓音,灵活的舞步,那个认真劲一点不亚于舞台上的演出。
等她唱毕,记者和她攀谈了起来。
老太太告诉记者,她叫袁月珠,是个老票友。“最近天气不错,我几乎每天都过来唱几段越剧,吊一吊嗓子,这样自己一天的心情就好了。”
“在我的眼里西湖是风景,在游客的眼里我也是一道风景。”年过七旬的袁月珠很得意,“经常有游客被我的越剧唱腔吸引过来,站在边上听着听着入迷了,还有些游客一个劲地对着我拍照。有时候感觉自己就是明星。”
“我唱得不错的。”她怕记者不信,就现场来了一段拿手戏,“莱阳相聚两年久,你我的恩情蜜样稠,春花秋月懒消受,愿只愿早日占鳌头。此去若得功名就,定接娘子共度春秋。”(《情探·送王郎》选段)
黄龙洞的夫妻档
特色:高手如云
如果问,杭州最有名的越剧角在哪里?
相信很多杭州人都会这样回答——“黄龙洞”。
昨天早上8点半,记者赶到黄龙洞越剧角时,正好碰到胡招友在亭子中间唱《白蛇传·断桥》:“急忙忙奔出了金山禅堂,步匆匆又来到钱塘道上,想当初遇娘子共舟湖上,两下里结同心门户同啊撑。”唱的是小生的角色,边唱边亮出几个身段,眼神、动作都很到位,司鼓蒋国钧在一边为她伴奏。来黄龙洞前,有越剧迷极力向记者推荐了胡招友和她的老公蒋国钧,“这可是越剧角里著名的越剧夫妻,只要是黄龙洞的老票友,没有一个不认识他们的。”
据悉,在黄龙洞越剧角里真正能亮上几嗓子的,必须是越剧高手,初学者是很难登上舞台的。而这边唱那边听的景象却也让每个人都自得其乐——唱的,看到有人听就越唱得欢;听的,见到有高手在唱就拼命偷师。
“我们最爱越剧了,黄龙洞这边唱的和弹的人水平都不错,来这里唱得舒服,弹得也很开心。”胡招友和蒋国钧是这里的腕级人物,每个星期都会横跨半个杭州城,来黄龙洞唱上个2小时。
“一般人我不给他伴奏,高手搭档才有感觉。”蒋国钧告诉记者,有些唱功不够的,老是跟不上拍子,气运得也不足,听起来没有那种味道,“特别扭。”
社区交到好姐妹
特色:邻里一家
和风景区的越剧角不同,社区里的越剧角更像是一座桥梁,连起了左邻右里。像金沙港社区、天杭社区等地的越剧角,现在俨然成为了邻里联谊会。
9月2日下午2点,记者来到金沙港社区的越剧角,因为社区正在改建,所以越剧角也随着居民们的搬迁,转移到了灵隐路上。
没有场地、没有音箱、没有戏服,几位居民聚在空地上,你一句我一段地哼唱,简单而又融洽。
“这么多年了,改不了了。不吊吊嗓子,不舒服。”68岁的金小香练了两嗓子后,兴致很浓地对记者说,“就是喜欢越剧绵绵的唱腔,和一个个古老的故事。”
宋阿毛是金小香的老邻居,也是她的越剧搭档。金小香唱花旦,宋阿毛唱小生,两人一直被大家称作“黄金搭档”。《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八相送》等名段几乎都能哼上几句。袁派、范派、徐派等唱腔,也能时不时地秀上几段。
“我本来不会唱的,都是她们手把手教我。大家都是相熟多年的老姐妹,也不怕丢人,随便唱唱,走调也开心。”宋阿毛笑着说。
越剧角除了能让大家过把越剧瘾外,还能起到调节邻里矛盾的作用。“隔壁阿嫂侬心宽宽气和和”、“千错万错是我的错”。这边经过改编的、很有生活化的越剧声刚落,那边大家就哈哈一笑,化干戈为玉帛了。
“这些老戏迷们感情好得很,他们中间很多人都是在这里学会唱戏、交到好朋友的。”金沙港社区负责人王珏指着两位老太太说。顺着她的手指,记者看到两位老太太正凑在一起,一边看曲谱,一边唱着,充满了幸福的感觉。
戏迷“玩”成演员
特色:“花头”最多
9月3日傍晚6点多,记者来到玉泉社区越剧角,因为事前联系过,所以,越剧角导演钱谊鹏特地当了一回解说员。
“别看他们是一群老头老太,水平都快赶上一般县级越剧团啦!”钱谊鹏的话,让记者对眼前几十位老人肃然起敬。
像玉泉社区、翠苑二区等地的越剧角,戏迷的水平并不比专业的差,现在还都搞出“花头”来了——组队演出。
而且,服装、头饰、化妆品,一样都不少。
这不,这群老人正在为9月28日《王老虎抢亲》专场演出而忙碌着,因为是为玉泉社区居民演出,所以大家都分外用心。扮演祝枝山的陈云霄为了让动作更传神,特意粘了一把胡子,一边唱一边撩胡子的动作让其他人看得哈哈大笑。
“我们团虽然只成立了4年,但人员、乐器、服装都很齐备,每年都要出去演出好几场。”玉泉社区老年越剧团团长马苗云很兴奋地说。
为了这场《王老虎抢亲》,马苗云前几天特意去嵊州采购了一批服装和道具,光这项就用去了将近2000元。
“越剧角每位成员每个月缴纳10元作为活动费用,有时外出演出,邀请方会给少量的报酬,另外居委会也会给一些补助。但这些还不够,更多的时候,我们还得自己掏腰包。”对越剧的痴迷,让这些老戏迷们觉得花这些钱很值。
说起越剧角的建立,初创者之一的陈云霄很感慨,当初社区里五六个越剧爱好者凑在一起闲聊,哄起来要成立一个能唱一唱、乐一乐的越剧沙龙。意见一提出,当时还是社区居委会主任的马苗云立即同意,并开放社区老年活动室作为活动场所。
就这样越剧角成立了,并慢慢的从五六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三十多人,不仅有本社区的,还吸收了很多其他社区的戏迷。如今的越剧角不仅有自己的乐器,还有齐备的演出服装;不仅能演出古装剧,还能演出现代剧;不仅在社区里表演,还常常受到其他单位和社区的演出邀请。
杭州的越剧角当然不止10个,还有很多形形色色的越剧角,在上演着真实而快乐的生活连续剧。从大家那里能听到怎样动人的故事?大家为何对越剧角如此痴迷?本报将一一讲述。
另外,越剧角的戏迷朋友注意了,这两天,早报的记者将出现在你们面前,给大家带来惊喜。什么惊喜?关注我们的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