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口国外的产品中,目前很少有打着我们自己牌子的。”这是许多浙江老板们常常抱怨的一句话。
虽然制造业大省浙江的产品物廉价美,但由于自主品牌的缺失,不少贴牌生产的企业赚的只是零头,加之国际上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浙江制造”面临着困境。
浙江桐乡的濮院羊毛衫市场是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每年从这里流向全国各地的毛衫服装达到5亿件,其产销量已经占了全国总量的40%以上。
然而,由于自主品牌、名牌很少,绝大多数企业属于产品制造商,即使产品质量越来越好,但利润却一直在缩水。
与桐乡濮院一样,许多“浙江制造”也曾经历、正在经历相同的艰难旅程。与紧邻的上海相比,浙江产品曾面临着“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困惑。
“上海制造”曾经是“高品质”的代名词,十多年前,国内一些中高档的商场甚至嫌浙产服饰“档次太低”,而将其拒之门外,许多服装厂只能为上海企业做贴牌加工厂。
在创业初期,庄吉集团总裁郑元忠曾在大商场见过这么一幕:庄吉专柜和国内一家名牌服饰的专柜紧紧相邻,庄吉一套西服卖900多元,但另一品牌因为知名度高,同款同料同工艺的西服却能卖到1900多元,而且卖得很火。
商场上残酷的现实令人感受到了切肤之痛。在一次次的“短兵相接”中,浙江的企业家们逐渐认识到,只有树起品牌的大旗,才能在市场上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那些价值连城的商标无一不与其产品的高品质、高信誉、高市场占有率、高效益连在一起,”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郑宇民说,“一个好的企业必须通过研发来增高产品的档次、通过管理来增高产品的品质、通过服务来增高产品的覆盖率。”
如今,濮院已深切感受到了创建羊毛衫品牌的紧迫性。桐乡市人民政府对企业创牌工作相当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政府各部门也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创牌工作。
9月23日下午,一场由濮院国际毛针织服装博览会组委会、《浙商》杂志社、桐乡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主办的专题论坛在濮院举行。与会的300多位企业经营人士、专家、新闻记者就“品牌创造价值”展开热烈的讨论。
参加此次论坛的一些羊毛衫经营者也承认,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给国际大品牌做贴牌加工上,虽然他们同时也在艰难地自主创牌,但是效果一直不明显。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的郭金龙教授认为,服装行业如果没有品牌,大家竞争的手段只能局限在款式、面料、价格等。对于桐乡濮院羊毛衫行业来说,如果没有一群突出的强势品牌的带动,整个产业链的盈利水平很难有大的提高。
“应该以打造品牌的文化构筑来提升濮院毛衫产业的发展,”濮院羊毛衫市场管委会主任沈济贤说,“品牌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而众多品牌的组成则是一个地方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反过来,一个地方的文化发展对该地方的品牌建设也具有推动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