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啊,那边又有两个工人吵了起来,你快来看看吧”。接到电话,他立马风风火火地赶去,经过一番耐心的调解,原本剑拔弩张的局面终于缓和下来了。由于经常为外来民工调解各种纠纷,朱玉初被藤桥镇的外来务工人员亲切地称作“娘舅”。
“娘舅”今年只有44岁,也是一名从安徽来温州打工的民工。他天生一副热心肠,工友之间发生冲突,他总是热情去调解说和,说和多了,朱玉初就有了成立一个专门的外来人口调解委员会的打算。2004年3月,在藤桥镇政府的帮助下,老朱“荣任”藤桥镇外来人口调解委员会主任。
昨天是休息日,但老朱仍然很忙,记者在藤桥镇镇政府等了半天,才见到了这个刚刚调解了一起民工纠纷风尘仆仆归来的“老娘舅”。
墙上打洞送出产妇
今年4月的一天,来自安徽的民工张卫东的妻子临产,为了省钱他准备让妻子在出租房里生产。结果妻子难产,昏迷不醒。情急之下他准备将妻子送往医院。可是,房东迷信,死活不准产妇从大门出去,双方由此发生了争执。接到求助电话的老朱马上赶了过去。当时现场一片混乱,产妇的亲朋好友全都脸红脖子粗地和房东理论,而房东满头大汗地拦在门口不让他们出去。老朱先劝产妇家人不要吵,转过身来面对房东:“我知道咱这地方的风俗,可是,这个大肚子再不送医院就很危险,如果在家里真出了事,那是两条命啊!你心里过意得去?再说,真出了事,你可是要负法律责任的。”房东看了朱玉初半天:“那怎么办?”老朱觉得有门儿了,对房东说:“我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在你家后墙上打个洞,让产妇先去医院,然后我请人再给你补洞。”
房东同意了。产妇被紧急送往医院,经抢救平安生下了宝宝。
两小时磨嘴皮制止冲突
调解工作看起来只是磨磨嘴皮子,可老朱说:“那是表面,关键要说动人家的心。我也是打工的,我更了解民工的心理,和他们沟通更容易。”
有一次,双屿一家皮鞋厂管理人员因工作上的矛盾打伤了一位安徽民工,该民工为了报复,纠集一帮老乡准备到厂里闹事。得到这个消息后,老朱立即吩咐该员工的亲人朋友阻止他们,又马上联系了派出所,请派出所通知厂方做好防范准备。
老朱赶到现场后,那一帮人也赶到了鞋厂,摆开打架的阵势,老朱大喝一声:“住手!你们咋不想想后果呢?是不是嫌过得太舒服了,想去蹲大狱?你们的老婆孩子谁管?”几句话把一伙人先给镇住了,这时,老朱又缓和了语气,劝那个闹事的民工:“你呀,别因小事铸成大错,到时候会后悔莫及的。你这样闹,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连累你这一帮老乡。你有啥困难,我帮你解决。”民工这边消了气,老朱又找到鞋厂管理人员,了解事情经过,然后让双方坐下来调解。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调解,管理人员付了医药费和误工费,双方握手言和,一起流血事件避免了。
用法律维护民工权益
自藤桥镇外来人口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成功调解了各种大小纠纷147起,调解230多次,调处率和调处成功率均达100%。
在老朱的日历上,没有休息天和节假日,哪里发生纠纷,老朱就会出现在哪里。他的这个调解委员会主任是没有工资的,他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一家企业的工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要花很多精力去调解纠纷,有时遇到赔偿方没钱时,还得自己掏钱垫上,每月的电话费也因这些小事多出不少。但老朱依然乐此不疲,他说:“大多数民工法律知识不多,一遇到纠纷或权益受侵,往往用暴力解决。我帮他们调解一下,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冲突,而且可以趁机给他们讲解一些法律知识,让他们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