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收藏品市场,是一个色彩缤纷的“小世界”。而周末的集会,更是淘宝者的乐园,品种除了书画、陶瓷、青铜器,到收藏群体相对狭小的古木家具、紫砂、古旧书籍,甚至还有专门收集像章、有价票券的摊位。
100个人就会有100个不同的收藏生活,为一件物品而悲或者为一件物品而喜,悲喜都在同一个方圆天地。“没有遗憾就不会有快乐。”一位有着30余年收藏经历的老人这样概括自己的生活。
每样都有一个故事
沈文正是浙江淳安人,今年32岁。尽管年轻,但他却藏宝甚多。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浙江最老的“烟枪”。
这样说,不是因为他嗜烟如命,而是他专门收集各式烟杆。从1998年开始,沈先生开始专门收集烟杆,到现在已经超过了700支。“其实每一支烟杆就有一个故事。”上周六,在收藏品市场里记者再次碰到他,几乎每个星期六的早上,记者都能在这里遇到他,他总是转悠着找烟杆。
“找不到了,转了半天了,还没见着。悔得不行。”沈文正说的是国庆假日的事情。这一天,他一进场就看到了转角处一个地摊上的烟杆。“足有1米长,竹芯骨壳,那个叫漂亮。”为了能得到更多更好的烟杆,2000年沈文正在杭州租了一个单间,不为别的,就为自己能一大早赶到位于湖墅路和银泰百货附近的两个收藏品交易市场。而在此前,他已经专门收集烟杆了。“以前是只要喜欢都买,现在则是卖了字画换烟杆。”
他说,那支烟杆最终因为价格原因没有买成。“对方要2500元,当时我只愿意出1000元。”沈文正有些后悔,这支烟杆是他今年在杭州看到的最好的一支。“整一个礼拜,掉了魂一样,心就没着过地。”他说,收到一样好东西就像拣到了个宝贝,夜里做梦都会开心地笑出声;而错失了件好东西就像走丢了一个孩子,本想再来碰碰运气,结果卖主始终没来。“烟杆本就不多见,好的就更加稀缺,一生或许就这么一次,竟然在我面前丢了。”沈文正的悔意里还有很深的沮丧。
淘宝者越来越年轻
据浙江省收藏协会负责人介绍,光杭州像沈文正这样固定时间、地点到市场“淘宝”的至少有3000人,收集品类几乎涉及到各个方面。“玩收藏是一个需要很多专业知识的个人爱好,悲悲喜喜才是魅力所在。”该负责人这样说。
随着收藏经历的增加及消费成熟,这个市场也在发生一些变化。
摆摊的卖货,走摊的买货,这是杭州“二百大”收藏品市场每逢星期六常常人满为患的原因。摊子还没摆,先去别的地方地方转转。“我们也要‘货’,只要是上了品了,得第一时间‘拿下’。”一个来自杭州建德的摊主说,他甚至还从走摊的人手里买过东西。“家里有重复的藏品,提一两件到市场上交换很正常,让别人和自己都能拥有没有的东西。”这个摊主说,已经有越来越多看货人自己带东西出来交换其他东西。
据记者长时间在收藏品市场的观察,到这里来淘宝的人正在呈现年轻化趋势,“少年玩鸽,老年买宝”的说法已经开始改变。省收藏协会秘书长贺善达认为,介入收藏市场的人越来越年轻,是因为人们对古玩消费意识的改变,玩物丧志的老思想已经被改变;再者,年轻人对收藏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浙江丰富的藏品,更是为相对资金比较丰裕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好的收货平台。“这些年轻人更多是因为爱好所至,很少有人来淘宝是为了投资的。”贺秘书长说,一张椅子、一方古砚台搬回家,追求的是一种古文化味道。
杭州人眼光越来越高
从某种角度而言,收藏品市场的活跃,是一个城市文化底蕴是否丰实的标志,杭州收藏界在这方面不乏高手。
小汪今年8月份才从山东聊城来杭州,他说,第一次来就在这里遇到了高手。“20多件仿南宋官窑各器瓷,摆了两个星期,楞是没出手一件。”他说,往常总是江苏上海的跑,一年下来总能在仿制品上赚上一点,而到了杭州,他发现这一套已经玩不转了。
9月初,他打算再打道东去上海的时候,得到了一件清中期青花蟠龙纹瓶。“一上摊,就围了不少人。”小汪说,他摆摊几个星期第一次围了那么多人。“前后还不足半小时,瓶子就成交了。”自此他服了杭州人,说这里懂行的人真多。
而福建福顶人王建平也深有感受,算上今年他已经在杭州古玩市场做了5年生意。“以前也偶尔有仿制品进出,现在可是一年都卖不出一件了。”他说,甚至有看客还给他当面指出自己深爱的藏品为赝品。“不信不行,对方说出的理由句句在理。”他介绍说,以前杭州的收藏市场里半数是仿制品,而且买卖红火,现在这批靠仿制术混饭吃的人正在逃离杭州。“杭州人研究精了,他们就混不下去了。”
省收藏协会的陈子达说,其实浙江人中的收藏高手,也都“缴过高额学费”。他认为,每个人从入行到懂行精通都有一个过程。杭州和其他城市相比,收藏市场起步较早,经过十几年的快步发展,杭州人对收藏的认识更加成熟,知识更加专业,经验也更加丰富。“在市场上的人,几乎每个都有过走眼、上当的经历。这样的经历多了,自然炼就了‘法眼’。”他开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