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有人喜欢泡吧、有人喜欢泡茶馆,还有人喜欢泡商场,而眼下,随着艺术品拍卖产业的火爆——
昨天晚上,杭州某中学的退休美术教师老陈在朝晖一区的家中,得意地向记者展示一幅清代名家刘德六的团扇扇面,这是他上周末在上海某拍卖会上花2000元淘来的,上面一只喜鹊几枝桃花栩栩如生。“画得不错吧?这要在朵云轩大拍上,起码得4000元”。
63岁的老陈一不打牌,二不抽烟喝酒,这么多年来惟一的爱好就是把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换成名家字画。这几年艺术品行业大发展,拍卖会月月有甚至周周有,子女成家在外又闲着无事的老陈算是找到了娱乐新方式:泡拍卖会。照他的理论,泡拍卖会可是好处多多:既能看到众多古玩、名家字画陶冶性情,又可以广交朋友增加眼力,偶尔还能淘来便宜东西。
泡拍族之“千里独行侠”。这是比较懂行的泡拍族,几乎在每一场杭州本地的拍卖会、包括苏州、上海等地的中小型拍卖会上都可见到他们的身影。与那些一掷千金的大买家不同,身为工薪阶层的他们有自己的原则:衣着朴素——哪怕在五星级酒店开拍,我也是平常的那一身,干净就行;超出长三角范围的拍卖会不去——太远,还要搭上路费和住宿费;上海朵云轩、敬华办的拍卖会也不去——公司名头大、客户广、价格高,灵市面找本地的好一点的拍卖会就可以了。而其他鱼龙混杂的中小拍卖会则成了他们的主战场。这一类的“泡拍”族多属于“独行侠”型的,拍卖那天一个人闷声不响地坐在某个角落里,看到心仪的那件东西时果断出击。
泡拍族之“诲人不倦”。这种人多数有绘画或者长期收藏的背景,衣冠楚楚,身后常常跟着几个刚刚喜欢上收藏或者赶时髦的年轻姑娘,偶尔也会买上一两件东西以“为人师表”的他们,在看预展、参加拍卖时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给追随者解释这件拍品好在哪里、为什么值这个价,颇让某些本身眼力不足的民营企业家们觉得:这是个被埋没的人才啊。
泡拍族之“忠实记录员”。这多为眼力一般、刚刚喜欢上艺术品的新手,也是当前人数最多的泡拍族。这批人笃信见多必然识广的原理,大小拍卖会一场不落,但也基本一件不买,最常见的状态就是拍卖时坐在最后面的散座上,神情严肃、一脸认真地记录下每一件拍品的成交价格,对于自己喜爱的大师级的作品,还会择机向身旁的高手请教分析。
泡拍族之“跟风凑热闹”。这些人纯粹就是为了跟人去看个热闹,何况这拍卖会都是在三星级以上酒店,四季恒温不怕风吹日晒雨淋,拍卖公司还提供茶水和中午的快餐盒饭。
泡拍族的出现,热闹了杭城的艺术品市场,但也带来了尴尬,尤其是对部分口碑比较好、拍品质量较高的公司。这些公司一年只做春秋两场精心准备的拍卖,而这种拍卖会往往是泡拍族灵市面的首选。但他们一来,占着座位但又基本上不买东西,有时候还想方设法问拍卖公司要本成本颇高的拍品图录,客观造成了部分真正的买家坐不上座位、拿不到图录的窘境,只是,历来讲究和气生财的拍卖公司又不能对他们直接说NO。
“不能让他们挤跑了真正的买家”,持反对意见者说。上个月,一家公司看来的人实在太多,只好技巧地声明:只有缴纳了3万元保证金的竞买人才能凭号牌进场。而本月30日就要拍卖的浙江佳宝拍卖公司经理许新军说,这场将在浙江国际大酒店举行的拍卖会虽然没有像《写生珍禽图》那样的大件拍品,但其中115件被权威机构著录、出版过的黄宾虹、吴昌硕、潘天寿、徐悲鸿的作品,向来也是泡拍族们研究的重点。“肯定不能不让他们进场,”许新军说,“因为他们也是潜在的客户,他们中有的在书画界纵横多年,保不准身边有其他实力强的客户;而那些刚刚入行的新手,也要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只是,要首先保证真正的买家先进场罢了”。而正在积极筹备12月17日、18日拍卖的西泠印社拍卖公司总经理陆镜清也对泡拍族表示欢迎,但前提也是“要根据场地许可情况”。
对保证金一说,上述两位都表示,那是业内通行的表达竞买人诚意、化解拍卖方风险的一种方式,无论3万5万,如果不买是可以全额退还的,真正的收藏者,应该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