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贝贝在反省自己的行为时将自己称为“意志不坚定、容易受感染的人”。事实上,贝贝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从众行为,在青少年中很常见。赵国秋说,青少年心理发育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周围世界的影响,对事物的看法会产生偏差。心理学上,对一个事物的评价大大超过其本来价值的现象称为“超价”。青少年对“超女”的追捧正是由于“观念超价”造成的。观念形成后,紧接着就是为此投入情感。当一大群青少年聚在一起时,很容易彼此影响,陷入群体性的狂热。
“超级女声”从电视延伸至网络,出现了很多新词汇,如“玉米”、“凉粉”、“荔枝”、“盒饭”、“笔迷”。这些个性化的语言满足了青少年个性表达的需要,吸引了更多青少年的注意和参与。“超女”们的发型、服饰、语言,都在影响青少年的传统审美观。更重要的是,超女们的成长经历———短短三个月内从默默无闻到一举成名,这种丑小鸭变天鹅式的成名过程,无形中成了青少年们的榜样,容易造成青少年急功近利的心理。实际上,“超女”成名的经历是不可复制的。
赵国秋认为,喜欢某个歌手或演员本身并没有错,节目强调的“只有努力才能成功”、“坦然面对挫折”等具有时代精神的价值取向,也会对青少年未来成长产生积极影响。但是对“超女”过于疯狂、过于投入,以至于迷失了自己,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极为不利。
“老玉米”退步抽身
并不是所有的“玉米”都像朱琴和贝贝这样狂热。实际上,早在“超女”最终决赛开始前,就有人冷静下来了。“彪悍老玉米”,百度李宇春吧的头号写手,因为其坚决捍卫李宇春的立场、一边住院动手术一边发帖的精神、“彪悍”的文风和在论坛上找到女朋友的传奇经历,迅速成为“玉米”中的知名人物,并一度拥有自己的“粉丝”。
就是这个铁杆“玉米”,发帖对其他“玉米”花钱买手机卡投票的行为表示反对,理由是“180万啊,够让多少孩子上学啊”。
8月20日,“彪悍老玉米”在论坛里发布“告别帖”,宣布不再以这个名字在QQ群里与人聊天。帖子的最后写道:“写这个帖子之初,心乱如麻,心潮彭湃……现在归于平静,自觉天宽地阔,坦荡荡也空落落,好在没有遗憾。”
10月19日,“彪悍老玉米”再度发布“告别帖”,宣布自己退出百度的“玉米地”,从此消失。在贴子里,“彪悍老玉米”对自己作了一番总结:
“最近一段时间上网比较少,反而能腾出工夫抽身事外地想一想玉米地的事。关心则乱,这绝对是个真理。突然觉得,自己入戏太深,该走了。”
“‘彪’这个字,在东北方言里,是傻、冲动、做事不计后果的意思。希望所有玉米都能养成冷静、独力思考的习惯。今后面对各种是是非非,能够敏锐地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要实在抓不住,记住一条,心里有春儿,舍得花钱就足够了。”
冷静和疯狂,几乎同时存在于一个“超级玉米”的身上。
解读
在“玉米”的口中,对李宇春的称呼是“小宇”、“春儿”、“我们的春春”;周笔畅的歌迷由先前的“粉笔”逐渐演化成“笔亲”;“凉粉”们将张靓颖称为“海豚公主”……将自己喜欢的“超女”当作“我们的XXX”,是“超女粉丝”中的共同现象。
“这就是湖南卫视节目策划的成功之处,或者说‘阴险’之处,”赵国秋说,“超级女声这个节目从一开始各分赛区比赛时就采用了短信投票的方式,几个月下来,观众们通过手机与自己喜欢的‘超女’建立了某种感情上的联系。‘超女’前三名的排名完全由各人所得的短信票数来决定,这在任何一次大赛中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使得投过票的‘粉丝’们产生出这样一种感觉:她是我选出来的!她的成长和成功有我的推动!可以说,每一个参与了手机投票的观众,实际上都参与了造星过程。”于是,偶像离“粉丝”不再遥远,而是以发短信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进入了“粉丝”们的日常生活。“粉丝”们对待自己的偶像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偏袒、呵护,凡事为她着想,惟恐她受委屈,只怕自己做的事对她不利。有如此坚实的群众基础,即使只有短短三个月,已足以使一个普通的爱唱歌的女孩子成为明星。
开给粉丝们的心理药方
“我觉得,‘超女’热够了,该冷一冷了。”赵国秋说,“狂热之后,必然是精神上的空虚和疲倦。”
赵国秋说,“粉丝”喜爱自己的偶像无可厚非,但冷静下来之后,要认识到“超女”们只是一群普通的可爱的女孩子,对她们的认识应该回归其本来价值,同时,“粉丝”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意识到生活中并非只有超级女声,及早恢复正常的生活,毕竟这样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但从根本上来说,“粉丝”们,特别是青少年们还应培养更广泛的兴趣爱好,找到自己真正喜爱、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事物,切不可盲目从众,迷失在偶像的光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