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困局催生新思维
12月7日,省林业厅发布了全省森林资源状况调查报告,首次向社会公开披露了浙江森林资源的“家底”。而十天前,省经贸委刚刚向社会公布了2004年全省能源与利用状况的报告。
两份俗称“白皮书”的能源、资源报告,揭示出这样一个事实:在现有以投资驱动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的主导下,作为经济发展战略要素重要支撑的资源要素,难以给浙江这趟经济“高速列车”提供足够的动力。
我省能源消费总量接近1亿吨标准煤大关,已步入全国能源消费大省行列,煤、电、油全面吃紧;过去5年中全省的森林蓄积量虽增加了0.57亿立方米,但今后5年可供采伐量与林木需求量之间的缺口几近10倍。此外,我省制造业发展所需的铜、铝及其他黑色、有色金属绝大部分也依赖外供。
有识之士认为,面对资源困局,根本之计固然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寻求合适的资源保障也是当务之急。
跨国开发资源浙商在行动
挑战中蕴含着机遇,不少精明的浙商对此心明眼亮,一些浙商已捷足先登。
省外经贸厅透露说,目前经核准仅在俄罗斯投资的浙江企业就已达114家,中方投资总额近2000万美元,其中不乏从事资源开发的企业。
据了解,当前涉足境外资源开发的浙江民企在森林与矿产资源方面做得最为出色。浙江新洲集团今年取得了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州一块总面积达24.7万公顷的林场长达25年的采伐权,可采蓄积总量达1784万立方米。新洲集团除每年采伐32万立方米的原木外,还将上马中密度纤维板和纸浆项目,并将市场定位在华东地区。目前,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有望明年投运。
宁波兴隆车业有限公司和台州华天工业有限公司则是境外“掘矿”的佼佼者。前者在非洲刚果(金)先“掘”铜矿,再“掘”钴矿,到今年12月,其钴矿石月进口量已增至3000吨;后者手笔更大,继成功收购俄罗斯阿金斯科州的一家锑矿和一家铅锌矿各50%、70%的股份后,又揽下了当地一家名为“诺咏达拉果铅锌矿”25年的开采经营权,而该矿的储藏量高达200万吨!
另外,一些“能量”更大的浙商已把目光盯上了俄罗斯远东地区“含金量”更高的煤、铁矿及石油、天然气资源。预计明年,新一轮的浙商境外资源“淘金”势头将会更猛。
政府破题国际化资源战略
省经贸委副主任、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吴家曦认为,在资源要素制约日益加重的背景下,我省再像过去那样仅着眼省际间的资源供给合作,显然难以为继。政府部门应引导企业拓宽视野,大胆借鉴国外先进做法,争取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和建立稳定的资源供应渠道,也即实施全球化的资源战略。
吴家曦说,浙江对资源的需求度很高,这本身就是一种商机。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民企特别是大型民企完全可以尝试到境外从事资源开发,以减少紧缺资源采购与供应的不确定性,增强自主可控性。
省林业厅厅长陈铁雄也认为,对浙江这样一个既是经济大省又是资源小省的省份而言,如何学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来实施资源保障战略确实值得思考。以森林资源为例,现在我省每年的林木需求量达1200万立方米,而国家批准给我省的年林木采伐限额仅130万立方米,这么大的缺口,全部依赖于黑龙江省的林木资源并不现实。这方面应学学日本的做法,它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却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材进口国。
据悉,我省有关方面已着手这方面的工作。眼下,正尝试从政府层面与国外的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国际组织机构、行业协会进行合作和互动,构建一个以资源开发为导向、有利于民企“走出去”的平台,主要为民企网罗并提供合适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国外资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