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评价排名
看优势动态不足
首先,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各类评比和排名中得到体现。
一是微观经济充满生机活力。在民营企业500强、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等排名中,我省占有全国1/3到1/2的份额,表明我省民营经济优势非常突出,充满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二是推进城市化取得了重大成就。在城市竞争力、最佳商业城市和百强县排名中,我省进入最佳商业城市50强有9个,进入百强县有30个,均居全国第一;我省进入竞争力前50强城市的有6个,表明我省不仅县域经济发展领先,城市竞争力也开始进入国家第一梯队,我省自1998年以来实施的加快推进城市化战略成绩显著。
三是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良好。在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监测等评价中,反映出我省经济运行环境的金融资产质量和金融生态良好,表明我省在市场化和社会信用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四是经济社会相对均衡协调发展。从中国区域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百强县、城市竞争力等评价中可以看出,我省从微观企业发展到宏观经济运行、从农村经济发展到城市经济提高、从经济到科技文化社会发展,各方面相对均衡,基本上处于进入或开始进入中国发展第一、二梯队行列,总体经济竞争力列全国第1位,对外开放竞争力与管理竞争力居全国第4位,基础设施竞争力居全国第5位,人力资源和生活质量竞争力居全国第3位,说明我省推进现代化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所有这些,为我省实施“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在上述评价活动中,也反映出一些兄弟省市采取有力举措,促进本地经济、科技和社会加快发展,提高发展竞争力。
一是山东、江苏快速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今年山东进入全国百强县的数量达20个县,超过江苏,居全国第二位。山东进入百强的县市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和发展活力三项指数增速均快于全国。
二是广东、江苏高度重视对外开放。自2001年以来,在多种评价中,广东、江苏的对外开放竞争力一直处在全国的前三位。
三是中西部省市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工作。湖北、陕西、辽宁等省市狠抓科技投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此作为追赶东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
透过相关评价,暴露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不足。
一是单一企业规模偏小。在今年的中国500强企业排行榜上,浙江没有一家企业进入前50强,进入前100强的仅有1家。
二是服务业发展滞后。我省服务业企业进入全国500强的仅25家,不到广东(58家)、上海(54家)的一半,且没有一家进入前20强。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缓慢。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2004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为43.38%,比上年提高4.55个百分点;而我省仅为27.46%,居全国13位。
四是评比掩盖了一些发展中的不足。如我省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虽然优良,金融资产质量虽然名列全国之首,但我省地方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我省巨大的金融保险市场被全国和省外金融保险机构挤占分割,每年有数百亿元的金融利润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