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十一五”规划蓝图浮出,萧山5000吨级出海码头的规划建设开始论证。随着萧山最后一次江堤外移,数万亩海涂成陆路,为未来发展辟出一条新的通道:“兴建钱江出海码头,造就城市经济的港口优势。”一个萦绕杭州几十年的梦想:“出海”开始逐步走向现实。
-水陆运输成本1∶6
钱塘江及杭州湾两岸是我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杭州一直期盼开辟钱塘江出海航运。
杭州货物运送目前只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内河集装箱运输到上海港,目前杭州每年大约有5000标准箱从上海港出海;另一种方式通过公路到上海或宁波出海。
杭州水路集装箱运输始于1998年,原仅在濮家作业区建有两个内河集装箱泊位,2001年集装箱吞吐量为3012标准箱,与社会需求极为不相适应。2001年,濮家作业区整体搬迁后,只能在临时起用的三里洋码头简单作业,致使集装箱运输出现下降的趋势:杭州港去年集装箱年吞吐量为2136标准箱,今年1至10月份也仅达990标准箱。目前杭州货物出海很大程度依赖高速公路运输,走水上和走公路的成本为1∶6。
-萧山江东出海条件最好
根据钱塘江特定的水域(地理)条件,拟建的出海码头定于萧山围垦外十七工段外侧,未来治江围涂后的成陆区块。码头的类型初步设想为“封闭式港池码头”。
“不论是南星桥码头还是六堡,都存在着航线长、水位浅的弊端,一些船要通过两个潮水才能进来,大大限制了通航能力。”省河口研究所潘存鸿总工程师认为,钱塘江潮大,有涌潮,宽体型河道,水文径流特殊等,使杭州一带一直缺少较好的出海条件。经过几十年的整治,特别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围垦,使得钱塘江江道稳定了,通航条件明显好转。潘存鸿认为,萧山江东是水深条件相对最好的一段,建设类似于5000吨出海码头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了。
潘存鸿分析,由于钱塘江的特殊性,使杭州的建设出海码头还有较多困难,比如码头要避开涌潮,涌潮对船只的停泊带来难度。
-出海码头可过5000吨级船
出海码头规划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年货物吞吐量为1500万—2000万吨,相当于15万-20万次铁路专列的运载量。
按年乘潮进出时间为250天计,需达到的日货物吞吐量为6万-8万吨,5000吨位货轮的日进出量为12-16艘。
码头的战略定位初步设想为:辐射浙西南腹地及皖赣近邻地区,依托海洋,面向全球,使之成为杭州及周边地区国际生产资料的航运中心,上海经济物流圈内陆与海洋间要冲枢纽。
-码头市场前景良好
有资料表明,2003年上海港全年货物吞吐量为2.3亿吨,其中萧山就占30%,约7000万吨,码头建成后,将使码头的全年运输业处于饱和状态。不少萧山大企业表示,目前企业货物运输更多依赖公路,运输成本巨大,一旦规划建设出海码头,他们愿意为其建设融资,因为它能使企业物流成本大幅度降低。
萧山出海码头将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惟一可以依托的出海码头,与之相配套的陆路运输业、内河航运业、仓储业、物流加工业、新业态商贸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其他行业都将形成一定的集群规模,成为整个城市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让杭州有了立体交通
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葛立成认为,杭州一旦拥有了5000吨级的出海码头,就能和我省沿海的一些港口形成一个集群,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杭州又多了一个通道,人流、物流的组合流动将更加通畅和有序。
“码头的建成会对杭州整个城市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城市格局起到深远的影响。”汪人新认为,“港口的建成将使杭州的海陆空立体交通布局正式形成,为杭州在长三角区域日益激烈的城市博奕中,赢得更多的砝码。”
目前,萧山区已初步确定码头设计单位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