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出版社社长骆丹没想到,该社出版的《“浙派名师”经典教学设计》和《“浙派名师”新课程课例精编》两部书面世后,“浙派名师”这一概念会在教育界引起争论。
浙江有没有“浙派名师”?应试教育下能不能产生“浙派名师”?日前举行的“‘浙派名师’与浙江教育文化研讨会”上专家们讨论热烈。
名教师不等于教育大师
“浙江名师是技能型的,教学效果好”
浙江经济名扬全国,因为浙江有一大批“浙商”,“浙商”甚至成为一种品牌。
浙江教育在国内也颇有名气,浙江是全国最先全面实现义务教育的省份,但浙江一直没有“浙派名师”。
座谈会上,代表们都承认,现代浙江不乏“浙派名师”,如孙怡让、蔡元培、鲁迅、夏丏尊、李叔同、叶圣陶、金亨怡、马寅初等,他们照耀着浙江教育的星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周谷平教授说,浙江近代有一个名师群体,他们都是教育家,都有务实的精神、济世的胸怀,兼容并包,而且文人气重,又勇于开拓创新。
那么,当代浙江有没有“浙派名师”?
“应试教育下出不了名师!”一位代表说,“凡名师必大学问家,他们著作等身、学富五车,有一批出类拔萃的弟子,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体系,现今哪个教师能做得到?”
何为名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省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刘宝剑认为,名师具有影响力、亲和力、感召力、公信力,名师有两条评判标准:学生是否喜欢,同行是否佩服。浙江目前有在岗在职特级教师474位,他们都应是名师。
“名师是分层次的。”浙江教育学院院长鲁林岳说,“最高层次的名师应该是大师,他们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如蔡元培的兼容并包、竺可桢的求实、金亨怡的‘教育当以陶冶人格为先’等等。当今浙江确实缺乏这样的大师,但不乏有影响的名教师。”
骆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名师与大师不同,名师在专业上出类拔萃,是专业的领军人物,浙江名师是技能型的,教学效果好。
当今“浙派名师”有何特点?大家认为,好动脑筋,敢想敢干敢闯,这些都和浙江企业家有共通之处。“浙派名师”还有一个特点是只做不说,这也是名声不大的原因之一。
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名师引领广大教师共同进步”
有名师而无大师,这是当前浙江教育界无奈的现实。杭十五中校长尚可认为,今天的名师是在应试教育下产生的,教师要在高考的价值取向和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取得平衡,所谓名师,就是在应试教育下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得比较好的老师。
骆丹认为,今天的名师是向应试教育屈服的结果,名师能从应试教育的压抑中冒出来,兼顾素质教育,这说明即使在应试教育下,教师发展还有空间。
“浙派名师”的提出一石激起层层浪。与会者认为,浙江提出了建设教育大省和教育强省的目标,需要一批引领广大教师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走向未来的名师。因此,“浙派名师”的提出很有意义。专家们认为,培养“浙派名师”,浙江有很好的条件:不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而且教科研基础也比较好。浙江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浙商”,浙江教育的发展也应该造就一批名师,培养“浙派名师”是时代的需要。
名师当官应慎重
一半以上特级教师担任行政职务
记者翻阅与会者名单时发现,参加座谈会的15名特级教师不是校长就是会长,无一例外全是“官”。
浙江省中学政治教学研究会会长、特级教师祝国强不无忧虑:“政治专业20多个特级教师,在一线教书的已经不多了。”据了解,浙江全省在岗在职特级教师474位,约有一半以上担任校长等行政职务。看来,名师当官已非常普遍。
有人认为,教育系统内业务上一出成绩就当官的体制,正是造成名师缺少的原因。名师当官的风气一长,将会影响名师的进一步成长。
座谈会上,有人说,当官有许多好处,许多特级教师也喜欢当官。闻此,在座的特级教师都激动起来:“上级要让我们当校长,我们也没办法。”
骆丹认为,对名师当官要辨证地看,总不能让业务很差的人来当官吧,况且学而优则仕,名师为什么不能当官?
原浙江省教委主任、教育专家邵宗杰在任期间,教委曾下发过文件,不让特级教师当官,他笑着说:“我国存在重学术、轻技术,重文凭、轻能力的现象,培养一个特级教师不容易,名师当官还是应该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