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出逃”何以不同应对?
面对再一次的司机集体驾车“出逃”,这一回杭州大众出租车公司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大众公司负责人态度坚决地表示:“我们不会退让!”
2月10日,大众出租车公司发函,责令“出逃”的司机3天内驾车返回。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红旗”出租车司机提出的更换修理点的要求,公司已经考察过,他们推荐的那家维修点不具备二类资质,不符合更换条件。但公司同意由司机们先提出2-3家二类资质的维修企业,然后由他们再去考察认定。
该负责人还表示,按当初双方签订的合同,每个承包人在承包时缴纳了5万-8万不等的押金。按合同,如果司机将车开走,10天内,按每天损失加上1%滞纳金计算,从押金里扣;10天后,将以“违约金”条款,以最高违约金4万元计。合同还没有到期,司机必须履行合同条款,否则司机必须承担违约责任。
一位长期从事交通治安工作的负责人分析,前一次大众公司对“奔的”司机退让,是由于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奔的”也确实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司机生活难以为继,社会舆论比较同情,因此尽管那些司机使用了不妥当的方式,公司也采取了相对宽容的处理。而这一次如果再退让,很可能进一步导致模仿效应,造成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公司必须采取强硬的态度。
而一位从事出租车行业多年的司机也指出,事实上,已经跑路两三年的红旗车,在市场上只值五六万元,还不够押金,因此公司方面显然掌握了主动,而当地政府也表示不支持司机的极端行为,这些司机将出租车挟持回乡,想变“客场”为“主场”,借地理优势与大众公司讨价还价似乎不灵光了。另一方面,与“奔的”相比,“红旗”的经营状况要好得多。那些司机提出终止合同,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一共7年合同,每年的成本核算是平均的。前两年是新车,车况好,修理费省,经营者自然占便宜,要是大家都在后几年要求退车,出租车公司肯定受不了,出租车市场也会被搞乱。
“出逃”事件频发敲响三家警钟
有关人事认为,杭州作为全国闻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出租车“出逃”事件频频发生无疑将有损杭州的城市形象。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出租车公司和经营者本人都应该对此进行反思。
杭州一出租车公司竞标所得的50辆奔驰出租车中的35辆由于无人承包,依然存放在汽车销售公司的仓库里。
早在“奔的”事件之后,就有专家指出,司机“出逃”是对杭州盲目发展高档出租车的一种讽刺,“如果不做好产业调整,稳定出租车市场,以后这种事情还会不断出现。”
几年前,杭州市为了提高城市形象,大力推广高档出租车,尽管也起到了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档次的作用,但高油耗、高维修保养成本,也给出租车公司和经营者造成了不小的负担。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汽油价格的上涨,出租车行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出租车公司和经营者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关部门出台政策相对滞后,无法及时解决矛盾,最终造成了极端行为的出现。
事情发生后,大众公司也在反省。大众公司方透露,当时招外地籍出租车司机时,本来需杭州当地人担保,但因为该公司管理层有人“出面”,于是在没有担保的情况下,招入了20位河南籍司机。没想,老乡找老乡,前前后后招了近100名河南籍司机。由于管理上的漏洞,给这些司机“挟持”车辆创造了机会。
也有一些出租车司机表示,虽然说签合同是双方的事情,但由于出租车公司处于强势地位,因此很多合同里的条款对经营者并不公平,公司将经营风险最大限度地转嫁到承包者身上,使出租车行业成为了高风险行业,一旦出现不利经营的因素,很容易出现矛盾,而公司又一味要求根据合同办事,不肯让步,这样只能使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当然,无论出租车“出逃”事件的最后处理结果如果,最终受到损害最大的还是那些司机。杭州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局长郑彤辉表示,目前警方还只是将此事定为经济纠纷,没有采取刑事措施。但作为经营者,采取如此极端的行为肯定是不对的,外来务工人员如果遇到利益受损害的情况,可以向政府和劳动部门反映,或是通过法律渠道解决。
有关人士也表示,经营者在经营状况不佳的情况下采取极端手段要求解除合同,反映了他们事先对市场风险预期不够,缺乏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使他们的信誉受到损失,甚至还会牵连同乡。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目前在杭州至少有数千名河南籍出租车司机,他们在杭州城里日夜奔波,为杭州的出租车行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由于两次“出逃”事件的主角都是河南人,使河南籍司机在杭州出租车市场的招聘行情大减,个别杭州出租车经营者在招聘司机时已经提出不要河南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