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杭州的楼盘开一个火一个,只要是房子,不需要打广告,更不需要推销,甚至消费者想要买到房子还需要去托人拉关系。在这种卖方市场的环境下,养成了很多开发商的惰性。很少有企业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杭州的房地产市场尽管很火,但大部分产品品质明显和广州深圳等地有一定差距。
去年以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强,杭州的开发商们先是向"营销"求办法,一时间各种花里胡哨的宣传满天飞,有的说大话,有的玩深沉,有的故作神秘,有的假装清高。但最终发现都不太有效,消费者冷眼旁观,市场僵持依旧。不少开发商这时候才低下高昂得太久的头,将用于宣传的经费转到更为实实在在的"品质"上,开始在房产品本身下功夫。
有的企业自称造出来的房子会"呼吸",其实是安装了新风系统,有的楼盘号称"无尘",实际是在室内安装了总的吸尘系统,每个房间只需要将管子插到墙上的接口,就可以将灰尘全部从墙内归于地下某个储存器。地热开始被推广,各种功能复杂的高级涂料琳琅满目。有的企业专门投了一大笔钱,在售楼处边建造"人居科技馆",以"科技创新"行业先行者自命。
据了解,其实很多所谓的高科技都是在国外已经很成熟的技术,谈不上有多少"创新"。但是在房子好卖的时候,开发商不可能为此多化一分钱。如今供需关系发生逆转,老百姓才浅浅地触摸到"高品质居住文明"的表层。
从功能型到文化型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杭州以及不少地方的房产品普遍呈现出只重功能、不重文化的不良趋向。杭州的房产品在中国房产市场有一定地位,业内一度还有"品质看沪杭"的说法。但至今在市区内一些黄金地段,还随处可见一些近年新造的房产却丑陋到了不忍目睹的地步。不少专家认为,这些房子,只有居住一项功能,在美观和文化含量方面,几乎可以说是零。
有专家指出,和一次性消费品不同,住宅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矗立在地面上,成为城市无法忽视的视觉景观,住宅的文化含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品位,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
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曾经多次指出,房产品也应在文化属性上体现出我国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民族特点。但在过去,很多地方随处可见盲目崇洋的花园洋房,到处都是"罗马"、"广场"等一些不知所云的洋名,真正具有中国特色、有创新精神和文化含量的产品很少。
近段时间以来,杭州的房产行业内初步表现出一种可喜的苗头,不少企业开始琢磨房产品在满足老百姓的基本居住需求基础上,如何更好地体现建筑物作为"凝固的音乐"的文化属性。一些房产企业提出了"让房子长在土地里而不是建在土地上"的概念。据透露,杭州某企业正在致力打造将中国历史人文和西方现代建筑工艺相结合的高端"文化豪宅",通过打"文化牌",为中国房产业创造一种全新的住宅型态。还有一家企业据称正在探索将类似于"长城下的公社"的国际设计师尖端作品转化成为大众化住宅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