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生命工作室开出疑难病会诊专列
●5大专科名医现场指点迷津
崔永元被失眠逼得放弃“实话实说”;徐静蕾戏前睡不好焦虑得哭泣……今天是世界睡眠日,集聚“名医坐堂”栏目读者询问睡眠障碍的一串串发问,本报生命工作室疑难病会诊列车出发,昨天首站驶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会诊团队组合了5大专科名医,给数十年睡不好的读者现场会诊,捕捉多元病因,解析顽症谜团,寻找就医对策,指点康复途径。该院院长张苏展认为:作为研究型医院就是要坚持多科合作的团队精神,为更多的疑难病症患者服务,提供综合治疗手段,治愈疾病的同时,使患者达到良好的生活状态。
失眠的危害不容忽视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最新睡眠调查结果,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失眠发生率。
失眠对身体的危害不容忽视。调查表明,失眠人群中患抑郁症的人数为正常人的3倍。近年来,中、青年和大学生中因失眠患有抑郁症的人数增加,自杀率有增无减,成为家庭、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确凿,睡眠不足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和康复疾病的能力低下,容易感冒,并加重其他疾病或诱发原有疾病的发作,如心血管、脑血管、高血压等疾病。”浙医二院精神科主任李惠春呼吁人们不要小看睡眠问题,要及时科学就诊。
打呼噜也是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的另一个阻塞性病症,更为致命。也就是通常说的打呼噜。浙医二院睡眠障碍中心1500余例检查表明,有70%的打呼噜检查者存在中度以上的睡眠呼吸暂停危机。“打呼噜绝对不是睡得香,睡眠时间断性的呼噜声是呼吸暂停的表现,会导致机体长期缺氧,这种暂停一旦机体无法自动恢复,可能会在睡梦中突然死亡。”睡眠中心主任沈华浩教授认为此言并非耸人听闻。他告诫人们千万不要把打呼噜当作生活小节,而应视为健康警示慎重对待。
●疑难病会诊专列专家:
沈华浩:呼吸内科主任,教授。名医馆门诊:每周二上午。
丁美萍:神经内科主任,教授。专家门诊:每周二、五上午。
杨蓓蓓:耳鼻咽喉科主任,教授。专家门诊:每周三下午。
陈军:口腔外科主任医师。专家门诊:每周四下午。
李惠春:精神科主任,副教授。专家门诊:每周四上午。
“呼噜”致命?
病人情况:俞安(化名),50岁,温州人,企业管理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重度夜间低氧血症。一夜7小时睡眠中,低氧血症257次,呼吸暂停246次,平均呼吸暂停时间36.4秒,最长呼吸暂停时间83秒。
“约会“专家:沈华浩、杨蓓蓓、陈军
昨天上午,身材微胖的俞安挎着公文包,精神奕奕地走进“疑难病会诊列车”,因为刚做过正压通气治疗,他的精神特别好。
俞安告诉专家们,自己打呼噜已经20多年了,平时没有任何问题,只是辛苦了妻子,得天天忍受“噪音骚扰”,出差的时候,同事们也不大敢和他同室相住。
最近几年,俞先生感觉记忆力有点衰退,平日里,一静下来,就想睡觉。
而真正让他感觉恐怖的是,从去年开始,他在睡觉时,会突然感觉透不过气,闷得一下子惊醒坐起来。
呼噜分“良”“恶”
3月初,俞安在家人催促下,上医院做检查,结果发现,一直被忽视的呼噜,已经成为影响自身健康的“定时炸弹”——诊断为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打呼噜,也分良性和恶性。良性,就是单纯性呼噜,有声音,但不影响呼吸,对身体没有影响。而恶性呼噜,就是阻塞性呼噜,因为气道阻塞,吸进去的氧气不够,身体缺氧,睡眠质量就不高了。俞安的病症是‘恶性’的。”
杨蓓蓓笑称,“不过还有比你更危急的,我碰上过的病人,明明事情很要紧,还想打瞌睡,甚至开车的时候都不知不觉睡着,那才可怕!”
“是的是的,片子拍出来,我是扁桃体肿大、舌根肥厚。我现在还有高血压,怎么办?”俞安急急地问。
“当代医学不可能100%解决所有病人的呼噜问题,事实上,符合手术指征的病人,只占30%;大部分的病人,可以通过正压通气、止鼾器等无创方法,缓解病情。”杨解释说。
攻坚“慢性煤气中毒”
“这些治疗,有必要吗?”俞安迷惑地问。
“有!”从北京赶回杭州为俞安会诊的沈华浩教授刚进门,立刻接了上来。
他说,从多导睡眠仪检查的结果来看,俞先生就像一个“慢性煤气中毒”者,“他身体氧血最低的瞬间,几乎与一个呼吸衰竭病人相当,只不过,他可以立刻苏醒,回到正常状态,否则的话,就非常危险了。”“我们有的病人,就是因为打呼噜,突然窒息,送到急诊室来抢救的!”
俞安听得几乎傻了,“我家乡很多老人,都说打呼噜没问题,没想到,有这么复杂。”
沈华浩说,这也是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所在,不少睡眠障碍病人,往往未接受治疗就离开,这很危险,“呼吸睡眠障碍治疗中心的成立,就是为了避免病人只出不进。”
“2年来,中心已接诊1500多例病人,70%为中度以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他解释说,睡眠障碍原因很多,相互交错,需要多科会诊。浙医二院各科综合实力都很强,所以可以通过中心的协作,推动各个学科的发展,“每个病人,我们都会建立档案,进行随访,现在,我们正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干预睡眠障碍的新方法。”
联合会诊定期登场
在仔细翻阅了俞安的检查报告、现场检查他的咽部状况后,几位医师建议先由口腔科“出招”。
“打呼噜不怕,但打呼噜不能缺氧。”陈军教授说,口腔科有几种方法,可以拉伸下颌骨,把舌根后的空间扩大,为呼吸顺畅建立一个通道。
陈军建议俞安使用止鼾器治疗,这可以减少他目前的危险性,提高他的血氧饱和度,为下一步治疗做准备。
“治疗方法很多,但第一要看是否有效,第二要看病人能否耐受。”杨蓓蓓医师解释说,俞安可能还需要进行一个小的扁桃体切除术、切除部分腭弓,这样有希望根治他的鼾症。当俞安坦露对治疗风险的担忧之后,沈华浩教授建议:“也可以尝试家庭式正压通气仪器治疗,因为你首次治疗已显出效果。”
“那我以后怎么找你们?”俞安意犹未尽。
“从这个月开始,每月的最后一周的周四下午,我们会推出睡眠呼吸障碍联合会诊,30日开始第一次门诊,你可以来试下!”为了便于患者坚持治疗,沈华浩和几位专家商量后,当场宣布。
失眠绝望?
病人情况:金元(化名),80岁,年轻时因工作压力大患上了神经衰弱,经常失眠,2000年以来几乎整夜无法入睡,辗转杭州各大医院求诊,服过无数中成药,效果不好,睡眠成了最大的心病。如今不得不依靠服用“安定”维持每晚2~4小时休息。
“约会”专家:李惠春、丁美萍
“有办法不吃安眠药让我睡个安稳觉吗?”遇到那么多专家,金大伯像是拽住了救命绳,他多年的睡眠困扰也像是一道谜题摆在了专家的面前。
年轻时靠喝酒安眠
金大伯说,他年轻的时候因为工作压力大,患过神经衰弱,睡不着晚上就喝点酒,迷迷糊糊很容易睡着,可后来不灵了,因为身体不好,也不能喝酒了。丁美萍说,喝酒促睡眠是一个误解,酒精只能造成短时的睡眠,基本上2小时。依靠酒精找睡眠是不值得提倡的。睡眠问题不能土法解决,否则只会使病情扑朔迷离,积重难返。
曾经连吃6颗安定
金大伯一点点说出自己的经历,已经和失眠“纠缠”了很多年了。“看失眠,就好像走入了一个大谜宫,开始的时候不知道往哪里走,病急乱投医,不但没治愈,反而肝脏也吃坏了,浑身也无力,离健康越来越远。情急之下,我曾经一晚上吃了6颗安定。”
现在金大伯依恋上了舒乐安定,“我每天晚上9时吃两颗,如果有事延到11时再吃,就没效果了。凌晨2时就补吃两颗。可这样,第二天醒来就浑身没力气,双脚发软,几乎迈不动步子。”
李惠春笑着说:“金大伯你是心理作用!9时吃,11时吃应该都是一样的。但如果你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觉得没有效果,交感神经被唤醒,就更加睡不着了。不论是什么安眠药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随意补量不提倡。”
睡足6小时成奢望
金大伯说,“我晚上睡不着,怕把老伴吵醒,只能一动不动静静看着她睡,捱到天亮。我真想和老伴一样,每天睡足6小时!”
“看来你的观念误区还不少。”李惠春解释说:“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有没有睡够因人而异,比如有的人睡七八个小时白天还经常要打盹,而有的人只睡5小时白天精神状态照样很好,这就是睡够了。人随着年龄增加对睡眠时间的需要是减少的,像您这样的年纪,每天睡眠四五个小时,只要第二天精神尚好,就说明睡够了,不必强求睡足6小时的。否则背上了心理包袱反而不利健康。”
失眠需要综合治疗
“不少失眠病人开始不当回事,而后恶性循环,影响工作生活,陷入绝望,结果惹上了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治疗也就需要综合治疗,不是吃安眠药就能解决的。”在金大伯渴求的目光中,李惠春道出了自己的建议。“先是经常接受一些心理疏导,放下心理包袱,然后不妨换成每天半片思诺思和一片舒乐安定配合吃,短效和中效药配合,可能效果更好。”
丁美萍强调说,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除了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用药外,还需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按时作息,晚上睡不着,白天不要补睡和小睡,在每晚睡觉之前的5小时,不要喝茶、咖啡、酒等刺激性的饮料,水也不要多喝。白天尽量多做一些活动,睡不着的时候不要翻来覆去,加重自己的焦虑情绪,可以起床看看书,等有了睡意再重新躺下,但人不要过于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