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会在合同里玩点文字游戏,当事人一不小心就会中招。从今年2月份至今,杭州法院分别判了几个案子,这些纠纷大多集中在装修和民间借贷中,有些当事人差点为一时疏忽而付出代价。
萧山区最近发生了这样一桩民间借贷纠纷。去年10月份,李某和亲戚合伙做砖瓦生意,手头缺钱需要周转,就向一位孙姓同乡借了20500元。当时李某写了一张欠条,写明欠款20500元,2006年3月1日如数归还,欠条由孙某保留。
今年1月中旬,李某先归还了一笔欠款。既然欠款有所变动,双方就在原欠条上改动为“还欠款18500元”。没想到正是这笔款项的具体数额引起了争执。
又过了一个月,孙某再次向李某索要欠款。李某就拿出欠条为证,认为自己已还了18500元,只要再偿还2000元,双方就两清了。债主孙某有点急了,明明欠款18500元,怎么白纸黑字都能不算数。
两个人为此闹翻了朋友情面,最后闹上法庭。该民事案件的承办人说,欠条的措辞存在歧义,关键在于还(hai)欠款,还是还(huan)欠款。这是一起典型的涉及合同内容解释的案例,需要依据《合同法》判决。
《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六大解释规则,本案件适用对文字提供者不利的规则,也就是对立字为据的债务人李某不利。法院最后通过到银行查账发现了真相,李某只偿还了2000元,这个“还”字在本案中实际应该念“hai”。
案子承办人说,这一欠条中,动词和副词都是“还”。在很多情况下,汉语文字很模糊,不排除当事人有意设置陷阱的可能。此处如果在“还”字前加一个“尚”字,就可以省却很多麻烦。
可是并非每一位当事人都那么幸运。由于文字理解存在误差,签订合同不够谨慎,有一位消费者为此吃了亏。不久前,杭州滨江区法院判了一例装修合同纠纷。
刘经理要用铝板装饰工作室外墙,经装修公司测算,除了覆盖表面以外,还要消耗2厘米铝板作折边,并约定“折边超出2厘米,按面积计算”。可是装修过半,装修公司说2厘米的折边太浅,要2.5厘米。
双方又签了一份《补充合同》,在补充合同中写有一句“折边超出2厘米所有折边按面积计算”。刘经理当时也没在意,觉得前后没什么两样。可是过了半年,双方对账时却发生争议,装修公司清欠尾款,要求收取包括2.5厘米在内的所有折边款,而刘经理却认为只要付0.5厘米的折边款。
滨江区法院的判决结果认为,在补充合同里,“折边超出2厘米所有折边按面积计算”条款已经十分明确,是经过双方更改和确认的,刘经理需要按全部折边付款,因此大大超出了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