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什么时候了,还吃烧饼,过时了。”两三个月前还很时尚的“武大郎”烧饼,现在突然风光不再了。
土家烧饼店从辉煌到没落
两三个月前,想吃号称“中国式比萨”的土家烧饼,得排长队等候。一家不到10平方米的小店,一天能卖掉好几千个烧饼。
粗粗一数,如今温州市区主要街道上的土家烧饼店,还有二三十家。但无论是“武大郎”还是“潘金莲”,许多土家烧饼店都呈现生意大不如前的态势,更有甚者开张一个月就消失了。据记者了解,上个月至今,先后已经有近十家烧饼店歇业。
投资者的心态各不同
在土家烧饼红火的时候,投资者趋之若鹜。投资者大致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打持久战想长期经营的;另一类是狠赚一把,见好就收。
纱帽河的“鑫土家烧饼”和最早在纱帽河卖“武大郎”烧饼的经营者,是温州为数不多的持久战派。
虽然上个月“鑫土家烧饼”开业时,正值烧饼热情开始消退,却破天荒在纱帽河这样的黄金地段,用大于店面三四倍面积的橱窗去宣传自己的烧饼。据其负责人刘先生介绍,他已申请注册商标,准备在全国开40多家连锁店。因此在制作中也比较注重产品质量,去“菜篮子”采购上好的猪肉,挑选特级面粉等……
纱帽河第一家卖“武大郎”烧饼的经营者说,他们对没有及时出售的变凉变硬的烧饼,宁可扔掉也不出售。
人民路上,一家原本卖大削价产品的“钟点”店铺,一个多月前也成了烧饼店。经营者说自己看中的就是其短期效益。今年2月份开店时,他就已经预料到会有今天的结局。人民路上密集的客流量,使他开业仅三四天就能把店租赚回来,再过三四天就能把技术费和机器费赚回来。经营者坦言,看着形势不对,过十天就会歇业。
而西站一家烧饼店的老板则听外面传言烧饼和包装袋有毒,也决定马上不干了。
土家烧饼缘何来去匆匆
“烧饼这个产品本身不是死的,是大家把它做死了。烧饼市场就只有这么大,瓜分的人多了,不是优胜劣汰,就是全军覆没。”说到烧饼的“尴尬”状态,春晖路一家烧饼店负责人这样认为。
在下吕浦一带,短短200米就有三家店,西站那里更夸张,一条巷子里不到20米的街面上就开了三家不同名称的土家烧饼店。看来,他的话的确很有道理。
但更多还在经营的店主们更愿意把烧饼失宠的理由归结为季节原因,“天气炎热是烧饼的死穴”。
他们说,烧饼作为一个烤制类食品,多吃容易上火,适合天气冷的时候食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土家烧饼在温州兴起时正值冬季,所以大多数投资者都没注意到这点。随着气候转暖,销量下滑在所难免。此外,无论是多可口的食物,当它局限于单一品种后,生命力短暂也是必然的。
给几个建议
难道这个烧饼店就没有办法了?也不一定。几个颇有头脑的烧饼店经营者道出了自己的生意经。比如增加烧饼品种,配卖饮料,增加外卖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保证产品质量,注重管理和营销模式。
“鑫土家烧饼”的负责人称,这种烧饼还是有一定的市场,但是天气炎热的确给烧饼生意带来很大影响,所以他们会在近段时间内推出一种新口味的烧饼,而且还推出了“烧饼+豆浆(原价1元)=2.5元”的特价搭售方案。
而在望江路和春晖路几家烧饼店,他们都把饮料摆上了柜台,这样滚烫干燥的烧饼就容易下口多了。如果天气再热一点,甚至有烧饼店打算以饮料为主,烧饼为辅,等天冷时,再重新更换产品比重。这样,既不耽误盈利,也可以把烧饼生意一直做下去。当年和土家烧饼有相似经历的鱿鱼丝店就是这样渡过难关的。
另外,对于顾客群相对固定的烧饼店来说,增加外卖服务无疑为自己增加了胜利的筹码。
其实,无论是前几年迅速消失的“葡京”,还是现在一窝蜂掀起的烧饼店的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投资者深思。最近,臭豆腐连锁又在温州悄然兴起,希望他们可以借鉴土家烧饼的经验,把发展之路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