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家坞失去往日喧嚣
4月18日上午,虽然是星期二,但是西湖沿线的游客人数依然不减,穿梭在景点之间的游览车坐满了人。与此同时,同样是杭州休闲之地的梅家坞一带的茶楼,却显得有些安静。
记者在梅家坞看到,停车场的车位空出一大片,除了紧挨着路面上的几家茶馆还有几个游客外,多数茶楼可谓门庭冷清。几个服务员在茶楼门口无聊地看着过往车辆,还有一些干脆坐在供游人打牌喝茶的凉棚底下,打起瞌睡来了。
“现在的生意难做了。”梅家坞新村一家茶楼的老板娘向记者感叹。这位姓徐的老板娘告诉记者,梅家坞茶馆一年的生意主要集中在3月到6月和9月到11月,和新茶出产的时间一致,这和其他地方的茶楼不一样。而且游客大多集中在双休日,其余时间有一两桌客人就不错了。
她感叹说:“像我们本地人,用自家的房子做茶楼,双休日的生意可以弥补平日的冷清,还能够平衡。但是在老村那里,开茶楼的都是外面来的,租了村子里的房子,一年要负担几万元的房租,那压力就大了。”
据当地的茶农介绍,在白墙黑瓦统一规划的梅家坞老村,因为靠近梅灵隧道,共有200多家茶楼,近90%的茶楼都被出租给他人经营。不过,“这两年的生意大不如从前了”。
部分茶楼生意萧条要转让
陈先生开的茶楼位于停车场附近,正对着马路,位置比较优越。但是据附近一带茶农介绍说,该茶楼要转让。
记者来到陈先生的茶楼前,发现茶楼大门紧闭,一条小黄狗在门口慵懒地打着瞌睡。茶楼上下共三层,连院子,共摆了20张桌子,却空无一人,老板似乎不在。经记者多方打听,才发现老板坐在茶楼对面的凉亭看报,因为生意清淡,加上有意转让,陈先生无心经营,索性关了门。
“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今天一天没人,我就要净亏300元。”陈先生开始向记者倒苦水。3年前,陈先生在梅家坞租了这幢三层楼共160多平方米的房子,每年的租金是6.5万元。刚开始,梅家坞一带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茶文化氛围吸引了不少城里人光顾,茶楼生意不错,陈先生对茶楼的前景信心十足。
“说实话,那几年生意相当不错,特别是五一黄金周那段时间,又恰逢新茶上市时,那个赚头啊,20桌全都坐得满满的,还要跟不断涌入的客人说‘对不起,没位子了。’告诉你吧,这七天的经营利润都能把这一年的租金给赚回来。”回想起梅家坞的“黄金时代”,陈老板两眼发光,“虽然很累很苦,但有钱赚,还真是开心啊。”
然而,最近一年来,茶楼的生意就有些不温不火了。随着生意的降温,陈先生的压力也大了起来,由于经营状况不理想,陈先生最终决定将茶楼转让。
据悉,近两个月来,梅家坞有20多家茶楼要转让。
梅家坞要回复农家本色
对于梅家坞茶楼经营者所面临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市场的自然规律。梅家坞要重振旗鼓必须创出特色。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江万绪说,哪里风景好,哪里交通方便,人就往哪里跑,这是正常现象。梅家坞位置较偏远,景色也比较单一。但这些客观因素并不是梅家坞茶楼逐渐失去市场的真正原因。江万绪认为,梅家坞茶楼的经营者应该更多地在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
其实,去梅家坞喝茶,无论对杭州人还是对游客而言,一直都是理想的休闲活动之一。梅灵隧道开通之后,交通比过去便利了。梅家坞依然有吸引力。
从前人们专程跑到梅家坞喝茶,正是因为它纯正的农家特色和周围的新鲜空气、青山绿水,能够让人真正感受到轻松愉快,实现休闲的目的。江万绪说,现在的梅家坞茶楼给他的总体感觉是“密度太大了,所有的茶室都挤在一块”。由于梅家坞茶楼发展得比较早,商业化的程度相当高,农家的乡村气息消失殆尽,这在某种程度上恰恰破坏了梅家坞茶楼的特色,使它失去了优势。江万绪给的评价是:“和城市里的茶馆没什么区别。”这样的茶楼自然失去了竞争力。
江万绪建议,梅家坞应该减少商业气息,恢复农家特色。把茶楼与梅家坞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此外,梅家坞的茶叶声名远播,经营者可以考虑拓展经营范围,比如兼营茶叶,或者帮游客代购茶叶。但是他也指出,这需要经营者花时间建立一个固定的客户群,还要考虑与专业经销商的竞争,不是短期内就能出效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