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卢只是众多在边境贸易中“淘金”成功的浙江人的一个代表。绥芬河市浙江商会会长祝琦云告诉我们:在对俄贸易市场的总共12000个摊位中,浙江人拥有近三分之一,从绥芬河卖到俄罗斯的产品中,“浙江制造”占有很高的比例。
漫步在入夜后的绥芬河市大街小巷,看着眼前三五成群走过的俄罗斯姑娘小伙,走过一家家充满俄罗斯情调的商店,突然间,我们觉得绥芬河市一位负责人的一句话是那么的贴切具体——“绥芬河成就了许多浙商,浙商也发展了绥芬河。”没有中俄边贸的发展,没有包括浙商在内的中俄商人们的努力,谁能想象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只是边陲小镇的绥芬河,今天会如此繁荣?
变化是永恒的。最初“什么都好卖”的时期一去不复返了,竞争越来越激烈,中俄边贸步入了讲质量、重品牌的新阶段。于是,很多浙商也开始转向。老卢告诉我们,前几年他有一个重大转变:从卖各种袜子转向专营浙江“宝娜斯”品牌的袜子,今年又成了“梦娜”在绥芬河的总代理。老卢还说,在边境的“中俄绥波综合贸易体”建成投入使用后,边贸升级的进程还会加快。他已经跃跃欲试了。
三方共赢的资源开发
绥芬河的木材加工区,木材堆积如山。每天,在经过简单加工后,这些产自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优质材料,将被运到大连、沈阳甚至更远。在那里,它们被制成精美的家具、地板等。
从木材到家具、地板,这些木头的“形态革命”,也预示着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合作前景:浙黑俄三方共赢的资源开发。对此,绥芬河市委宣传部长王玉琦的期待格外迫切。他告诉我们,作为边境口岸城市,绥芬河也是浙、黑、俄三方开展资源合作的桥头堡,“拿木材来说,这里进口的俄罗斯木材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但缺乏木材深加工企业,这是浙江企业可以抓住的一个机会”。
看到这种潜力,浙江企业家已经行动起来。6月15日,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的一间大型会议室内,当我省“新洲集团”与俄罗斯萨哈林州政府签署了总额达5亿美元的资源开发协议后,与会的浙、黑、俄企业代表立刻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掌声祝贺的不仅是“新洲”的成功,更是浙、黑、俄三方所谱写的资源合作佳话。“新洲集团”董事长傅建中告诉我们,2003年底,“新洲”与黑龙江辰能公司、哈尔滨财源帝公司一起,成立“新洲材源木业公司”,并购买了俄罗斯萨哈林州哈巴穆辛林场进行森林采伐。尽管开始遇到一些困难,由于浙、黑、俄三方的通力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去年该林场已采伐木材3万立方米。信心倍增后,这次“新洲”又出了“大手笔”。
就在这次“哈洽会”期间,省能源集团公司也与俄罗斯嘉能可资源国际有限公司达成了动力煤进口项目,合同金额近3000万美元。省外经贸厅有关负责人也告诉我们,资源能源丰富的俄罗斯,已经成为浙商境外开发投资的主要选择。统计显示,去年浙商在境外共投资了8个森林和矿产等资源开发项目,其中2/3在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