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杭州全市已有189所中小学、幼儿园实行“名校集团化”办学,成立教育集团51个,形成了“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多种办学模式。杭城优质教育的一再扩张,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好学”。
据悉,2006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将达到65%以上;给予孩子更多关注的小班化教学得到进一步推广,城区、城镇学校的班额将要控制,全市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学校,小学要达到32%,初中要达到23%,其中市区小学达到71%,初中达到66%。
保证义务教育起点均衡
为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今年,杭州市比全省其他地区提前半年实现全市城乡11个地市县实行义务教育免杂费,2008年将逐步免收作业本费和课本费,至2010年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市教育局将安排专项资金,继续全面落实教育资助券和人民助学金制度,继续落实市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政策。
关心弱势群体,充分体现教育公平,还表现在一是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继续实行以公办学校为主,独立设置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为辅的办法。二是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实行分开办学,分类负责。盲童统一到设在杭州的浙江省盲童学校就读;聋哑儿童统一到市聋哑学校就读;中度和轻度智障儿童以随班就读为主,重度智障儿童由各区、县(市)办好智障儿童学校,集中就读。
“名校集团化”实现优质教育快速扩张
仅能“好上学”远远不够,“上好学”才是最终目的。全面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带动新办学校、相对薄弱学校、民办学校和农村学校共同发展,好学校将越来越多。对实施集团化办学的学校,在资金投入、校舍建设、设施设备配置、人事制度等方面予以优惠。
“初升高”比例今年再次攀升,全市96%的初中毕业生都能升入各类高中,其中全市优质高中招生数将达到72%,五个老城区优质高中招生数达到87%。全市普职教招生比例继续保持在1∶1左右。
为加快高中段教育的优质化进程,今年,市教育局将继续做好市区(含萧山区、余杭区)新建10所现代化高中学校基础工作,加快市聋哑学校的迁建工作。新增四中分校、二中分校为二级重点。
这几年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重视。今年,杭州市教育局规划进一步普及学前教育,全市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要达到96.5%,全市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要达到96%。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为实现农村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受到同等的优质教育,杭州市大力推行城乡中小学结对互助。自2002年开始试点到2006年3月,全市已有183所农村中小学与城区学校结对,占全市学校总数的30%。这些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研讨、教师校本培训、新课程改革、小班化教育、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等8个方面进行互助,有效提升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
为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启动了提升农村教师素质工程,明确三年中每年筹措100万用于农村教师培训,用三年时间,对19000名农村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并培养1000名农村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校长。同时,组织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到农村支教,仅2005年就有132人次的特级教师支教,受益教师近3000人。
市区部分学校也向农村地区敞开大门,职业学校通过连锁办学或招收部分农村学生等方式,为农村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长河高中“宏志班”也面向桐庐、建德、淳安等县(市)招收适量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