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出现疲软引来质疑 温州经济正面临十个问题
www.zjol.com.cn
2006年10月26日 15:08:5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由此可见,温州的问题,在东部发达地区是普遍存在的,“温州病”,也可以说成是“苏州病”或“深圳病”。这些共性,源于我国市场演进的基本路径。支撑旧的发展模式的各种因素,比如政策环境、资源条件、市场需求、要素价格、生态观念、企业治理结构和规模以及技术水平等都在变化。这些变化推动着原有的发展模式的调整。对一个经济体而言,真正需要担心的是僵化,是固守于既成的模式而对挑战视而不见。
温州是多面的,对温州的评价不能固守教条
当一个人谈论温州的时候,有必要问一下:他谈的是哪个温州?
确实,温州是复杂的。在人们的印象中,温州首先是富裕。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温州在全国排行第二,仅次于深圳。但是,温州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发达的三区两市,有处在中间位置的三个县,还有欠发达的三个县。温州是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缩影,这一点,往往不为外界注意。其次,温州的经济总量(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并不是很大,在浙江占第三位.但是,在温州本地之外,有200多万温州商人,还有50多万商人分布在海外,他们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如果用GNP(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温州经济规模在主要城市中的位置,会比GDP来衡量要高。据统计,2006年春节前十天,从外面汇到温州的钱就达440亿元,2005年这一数字为360亿元,2004年为350亿元,2003年为330亿元。温州本地经济或许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温州人经济无疑是健康的、活跃的。
因此对温州的评价就不能“一刀切”,当你谈论温州的时候,很可能说的只是其中一个温州。对温州的评价,不能只拿单一的指标进行比较。王建满说,这样的比较“不科学”,很多比较“命题都不成立”。例如,将苏州和温州进行比较是一个时期舆论的热门话题。王建满的看法是:两者之间无法类比,必须根据本地的实际,走不同的路径。
主政温州的官员中,不只是王建满面临着这样的比较,也不只他一个说过下面的话:“实践是长青的。对于温州解决问题的做法,要用实践来检验,实践提出的问题必须用实践来回答。”例如,温州前市长钱兴中面对批评就曾说过:“在温州,凡理论与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实践。否则,理论就成了‘教条’,就束缚了创造性。”
温州模式的核心是温州的企业家精神
如果说,温州有一个反教条的传统,那么,温州模式就不是一个束缚人的教条。
所谓模式,是人类个体或群体在回应各种挑战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而回应挑战的实践就是将各种资源组织起来,以实现其目标和获益的最大化。所谓温州模式,就是温州人(包括温州企业和温州政府)动员和组织各种资源回应压力和问题时所取得的经验。温州模式因此也是多面的,可以从企业角度来理解,可以从政府角度来理解。如果从温州人角度来看,温州模式,就是温州人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企业家精神。根据熊彼得的定义,企业家的职能不是发明某种东西,或者创造供企业利用的条件,而是有办法促使人们去完成这些事情,“企业家的功能是,通过利用一种新发明,或者更一般地利用一种未经试验的技术可能性,来生产新商品或者用新办法生产老商品”。也就是说,企业家的功能是将各种现成的资源利用起来,生产出商品。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编辑:
朱小燕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