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城市交通:一盘“围棋”的中外下法

www.zjol.com.cn  2006年11月30日 10:16:4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伦敦式的拥堵费不过是“淮南之桔”

  世界上最知名的“伦敦模式”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系统。高额的进城费,仅仅降低了两成的车流量,同时收费系统本身的维护成本昂贵,大量耗费了收取进城费带来的收益

  从2月份起,柯林布坎南中国公司总经理贝西蒙有6个月的时间,几乎每隔一段时日就要在上海和杭州两地穿梭。“前前后后,有12名涉及交通不同领域的资深咨询师在杭州工作。”这位曾经供职于伦敦地铁的工程专家说。

  咨询师们跟许多市政府的部门举行过会谈,包括杭州市建委、发改委、公交公司、地铁公司、规划局、旅委、交警部门等等。

  欧美人的思维方式,起初让中方觉得有点不适应。“他们崇尚从细节入手,再溯及措施的制定和政策的改良”,而杭州方面更希望,这些来自伦敦的专家,能从部门利益协调、战略演变方面提供更多的具有启示性的东西。

  “我并不期望你们告诉我今天存在的东西,而是要告诉我过去的这100年,你们的政策是如何演变的,是怎么克服那些发展中的困难的。”陈茜直言不讳地说。

  在他眼里,城市交通就像一盘围棋。规则人人都明白,但每一招棋之间的变化,却是各不相同的。很多欧美国家已经在使用的做法,在杭州并不适用,因为我们城市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与之相当的阶段。

  于是,在他看来,杭州要不要收“拥堵费”就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伦敦最后一条地铁的建成,到现在也已经有二十几年了。同时作为公安部建设部“畅通工程”专家组成员的陈茜认为,在高使用频率的路段对车辆收费,这在已经有了完善的路网基础的城市推行是有基础的,但是在杭州还仅仅是一个设想。

  在这一方面,力主推行“道路使用收费”的柯林布坎南公司也承认,世界上最知名的“伦敦模式”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系统。高额的进城费,仅仅降低了两成的车流量,同时收费系统本身的维护成本昂贵,大量耗费了收取进城费带来的收益。

  做交通计划首先要进行经济评估。这一点,杭州的交通专业人士十分认同,一个好的交通政策,必须适合城市本身的发展现状,并让所动用的公共成本达到最小。

  “公交优先”背后的社会价值

  “公交优先”,不仅是一种共同的理念,更是具有“进步性”的交通政策——帮助不富裕者和移动性差的人群,增加他们到工作地点、学校、商店和休闲及文化区域的“可达性”,而不是优先考虑有钱人和健康的人群

  “地铁为城市公交增加的容量,正被低速的公共汽车所抵消。”在中国的许多城市,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公交速度的下降。贝西蒙的体会是,这一点在上海尤为明显,人们越来越无法忍受缓慢的地面公共交通。

  在历史上,柯林布坎南公司设计了世界上最早的BRT(快速公交)系统之一,是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西班牙港城往东的一条线路。贝西蒙并不很在意BRT目前在中国引起的一些争议,他说应该知道,在一个交通整体解决方案里,BRT只是一个开始。

  高效的公交是城市区域未来发展的关键,从他们的角度来说,推行全市性的“公交优先”,不仅是一种共同的理念,更是具有“进步性”(“be progressive”)的交通政策——帮助不富裕者和移动性差的人群,增加他们到工作地点、学校、商店和休闲及文化区域的“可达性”,而不是优先考虑有钱人和健康的人群。

  如果再多考虑一层,从杭州日趋老龄化的角度来看,公交优先就有了更深刻的社会价值。

  “如果要在中国寻找一个相当适宜于步行的区域,杭州西湖几乎是独一无二的。”贝西蒙对西湖景区沿岸的步行区域评价相当高。

  “所有出行都始于步行,结束于步行。”数字显示,杭州每日有超过300万次的步行出行,所以英国专家们尤其强调对步行环境的保护。相关的建议包括:改善步行过街设施和交叉口控制,取消过街天桥、过街地道和路边的围栏,禁止人行道停车及前院停车并移除人行道上的障碍物,通过对停车位的管理和控制、限制穿越性交通,设定一些街道为公交和行人专用区域等。

  他们在提交给杭州方面的报告中称,“将湖滨的步行道,向市中心区域延伸。让交通工具部分退出,有限的快速车道加上宽阔的人行道,把空间让渡给步行的市民。”

  他们的想法是,在吸引游客的村镇,强制限制道路停车;考虑禁止私人小汽车开向山上的部分景点;限制各类机动车辆从西湖的北岸驶进湖中的小岛;并在西湖周围为骑车人设计一条明确的道路,不受行人的干扰,也不会面对危险的状况。

  一种启发性的观念是,如何更大程度地满足普通人的出行需求。杭州的交通研究者发现,来自英国咨询师往往更看重交通所带来的社会层面的影响,提出“过于宽阔的马路和繁忙的交通,会造成社区隔离”。

  他们认为,在未来的交通体系中,像步行、骑自行车这样的慢行交通仍不可缺少,应该保护其合理的活动空间,创造人性化的慢行交通环境。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蒋蕴  编辑: 陈雪晔

相关稿件
·杭州误传“拟开征交通拥堵费” 引发了什么? 2006-11-20
·杭州“交通拥堵费”引发质疑 专家称收费不成熟 2006-11-17
·杭州将征收交通拥堵费? 相关部门:是媒体炒作 2006-11-15
·拥堵费是改善交通最后王牌?伦敦经验是否适用? 2006-11-14
·杭州:缓解交通压力可能开收“拥堵费” 2006-11-13
·大闸蟹引发杭州高速公路阶段性的局部拥堵 2006-11-01
·秋石高架为中河解困 中河高架拥堵之痛引发热议 2006-10-13
·事故发生率增7成 杭州中河高架不能承受拥堵之痛 2006-10-12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