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雪秋:“当时是我听说有这么一种就是说集资建房的性质,要比一般市场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价格便宜30%。”
个人合作建房联盟的发起者,正是赵智强。事实上,曾雪秋听说他的时候,赵智强和他的伙伴发起联盟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
2005年年初,赵智强从报纸上看到了北京、上海相继出现个人合作建房的消息,这让他眼前为之一亮。作为温州市营销协会的秘书长,赵智强当时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那就是因为房子问题留不住人才。
温州个人合作建房联盟发起人赵智强:“初衷就是,我们这个协会的会员,就是我们都有些大企业都进入我们会员,就是人才难留,因为很多人,就是温州的房价太高,留不下来。”
年过四十的赵智强曾在海南搞过一段房地产,而这段经历也让他敏锐地发现,个人合作建房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温州个人合作建房联盟发起人赵智强:“承受不了这么高的房价这是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说你很多人你经济适用房的条件够不上,然后市场的价格他也买不起,所以这样就出现了很大的一个中间的这样一个群体,所以这些人的需求,他需求量比较大。”
会员企业里一大批外来人才正属于这样两头都不靠的群体,为了帮企业留住人才,赵智强决定利用自己的经验,在温州尝试推广个人合作建房。
温州个人合作建房联盟发起人赵智强:“毕竟是一个新兴事物,政府什么态度这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也想征得政府给我们一些支持。”
当时赵智强认为,如果温州市政府能支持和引导个人合作建房在当地发展,那么温州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就多了一个新举措。而温州收入相对较高,集资可能相对容易,也是其它一些城市没有的优势条件
温州个人合作建房联盟发起人赵智强:“当时就给政府的几个部门都打了报告,市委的,市政府的,包括我们主管单位经贸委的,还有建设局、规划局、土地局,那个房管局,记得就七个部门,我们当时都写了。”
出乎赵智强意料的是,关于个人合作建房,他们打上去的报告全都石沉大海。而从当地媒体报道出来的房地产商对个人合作建房近乎反对的态度来看,赵智强开始意识到,事情远没有他想象的那样简单。
温州个人合作建房联盟发起人赵智强:“我们也知道政府一般他也不可能给我们一些表态,所以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他也没有给你下文件,那这个东西你搞,又得罪人家,你不搞好像我们也觉得错过这个机会。”
考虑再三,赵智强还是决定放手一搏。让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是当时踊跃报名的温州百姓。短短几个星期,来报名的就有将近800人。赵智强想,反正有关部门并没有说个人合作建房不能搞,既然不禁止,就可以推行。
温州个人合作建房联盟发起人赵智强:“我们就是坚信,因为我们有这么多人,市场有这么大的需求,所以相信这是肯定能拿得下来,所以这一点我们就坚定下来。”
最终确定加入温州个人合作建房联盟的有400多人,在这400人的队伍中,不仅有曾雪秋,还有她的姐姐曾雪菊。联盟里的会员,大多都是买不起商品房的温州工薪族。
曾雪秋:“我就告诉我姐姐,然后我姐姐也等于是说也来报名参加了嘛,报名参加我们当时报名费一个人交了200块钱。”
按照合作建房联盟的规定,除了报名费,参与者还需要根据自己想得到的房子面积大小,在指定帐户内预存一笔钱,最少是8万块钱,这笔钱将用来买地。当时,大多数人对此都心存疑虑,8万块钱就这么打到别人的帐户里,能塌实吗?
曾雪秋:“要交8万块钱的时候,我就很紧张了,那个时候我就跟我姐姐跑那个招标办,跑那个房管局。然后到处去问。”
由于并没有在相关部门得到确切的承诺和保证,曾雪秋的姐姐还是担心资金安全,最终退出了合作建房联盟。
曾学菊:“钱如果拿进去的话,万一那个带头的这个人,就是营销协会那边如果那个钱如果拿不过来,是不敢把它那个放进去的。所以我想想,就不办了。”
姐姐的退出,让曾雪秋也开始拿不定主意了。
曾雪秋:“那个报纸上都登着,有一些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确实也很多,因为国家目前也确实没有一个成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案例。”
一部分会员退出了,剩下的260多名会员很多也在犹豫不决,这些赵智强都看在眼里。
温州个人合作建房联盟发起人赵智强:“最大困难我觉得还是要取信于大家,就是我们作为这么一个集体,我们一个营销机构,怎么样能让大家相信你,把这么多钱交给你,这个是很重要的。”
赵智强仔细研究了一下,百姓最担心的无非是两个问题,一个是资金使用怎么监管,另一个是假如失败了拿不到地,钱怎么退回给大家。经过商议,温州个人合作建房联盟向会员们公布了一套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其核心内容是:合作建房联盟为一方,市营销协会为一方,土地提供者为一方,资金存入的银行为一方,形成由四方共同管理的资金使用机制。如果要动用资金,必须四方都签字,否则不能划转资金。
温州个人合作建房联盟发起人赵智强:“因为大家关心的主要是资金的安全的问题,所以我们的资金监管这一块,很多人说,这个信任是建立在制度之上。”
钱怎么用有了制度,资金安全似乎不用担心了。不过有了钱,是不是就一定能拿到地,这还依然是个未知数。2005年,全国各地的个人合作建房都进展得非常艰难,北京的个人合作建房拿地失败;大连也以人员身份复杂、缺乏安全性和没有法人主体为由,叫停了当地的个人合作建房项目。接二连三的坏消息,让温州的个人合作建房联盟的参与者们忐忑不安。
有人曾劝说曾雪秋,还是借钱买房子算了,因为如果合作建房失败了,而这段时间房价又涨了,那可就亏大了。但曾雪秋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坚持参加合作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