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和谐之窗 更多 
 人物剪影 更多 
 相关专题  
  经济篇  
    
态养殖成规模 浙江农村出现休闲经济“产业链”

   浙江在线05月03日讯 绿色环保的农家蔬菜、野外放养的家禽、古朴干净的农家旅舍、原生态的民间戏曲,当你纵情于青山绿水之间时,你可知道,你所享有的这一切,在浙江省农村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以“农家乐”为载体的农村休闲经济正在向纵深发展。

  生态养殖成规模

  这两天,每天清晨,浙江长兴县霞城村水产组渔民张国庆都要沿着包漾河来回走几圈。如果有人在河里偷偷捕鱼或者乱倒垃圾,他就会马上制止。他的身份,已经从过去的养殖大户变成了村里护鱼队的队长。

  张国庆说,他身份的转变是因为养鱼的方式变了。从去年3月开始,长兴县政府出台了加快水产产业扶持政策,发展生态保水型渔业,对包漾河水域采取生态养殖模式,每年由县财政投入50万元,统一投放鱼种,并加强日常管理,渔民可按规定进行有序捕捞。

  张国庆告诉我们,由于“农家乐”休闲游的快速发展,各种放养的鱼虾鸭鸡越来越受欢迎,价格也越来越高。随着包漾河里的鱼从“圈养”变成了“放养”,政府放养的鱼种无须投食,河道内丰盛的水草和浮游生物是鱼儿天然的美餐,成了河里的“清道夫”。由于这种自然放养模式养出来的鱼质好价高,张国庆去年因此增收了5万元。

  记者看到,如今包漾河上已经不见竹竿、围网的踪迹,透过清澈的河水,可见水草在岸边荡漾。微风拂过,闻不到养殖区常见的鱼腥味。过去的四类水如今已变成三类水。

  从浙江省农业部门得到的数据显示,目前,浙江省已经有375家企业的834个产品获得使用绿色食品标志,37家企业的100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生态养殖成为了浙江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原生态文化得“复活”

  上海游客王亦昆带着一家人在四明山镇玩得不亦乐乎:白天看风景、吃农家菜,晚上观赏有当地特色的说书和戏剧。“肚子、脑子都很充实,这个周末过得真有意义,这样的农家乐我们最喜欢。”王先生不停地感叹。

  去年“五一”黄金周,四明山镇大山村以每场200元的价格从余姚城区请来一位说书艺人表演《薛刚打太庙》,深受游客欢迎。于是,多年未见的戏台重新搭起来,唢呐又响起来了,年轻人学唱戏、民乐、说书的也多了起来。

  “村里打算重新组建绍剧‘草台班子’啦。”悬岩村党支部书记王柏水兴高采烈地说,现在节假日外地游客那么多,演地方戏很受欢迎,重建剧团的消息还没有正式公布,已经有好几个人提前报名了。

  随着休闲旅游的升温,浙江省各地的原生态文化得到了“复活”,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发现,学习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艺术也是一种好职业。北溪村70多岁的老奶奶单妙娥正在忙着用彩丝线绣“老虎挂饰”,“一个可以卖10元,游客很喜欢哪。”老人笑呵呵地说,最近还有很多年轻人经常说要跟她学手艺呢。

  农村里的城市养老人

  “巧借湖山营广厦,笑迎老少会方壶。”--这是著名修辞学家潘晓东给他在天目山农村购买的一间农居题的对子。只要五六万元,就可以在乡村公寓住30年。这样的好事,让“城仙居”这个新名词,成了最近上海、杭州一带的一个热点。潘晓东正是这个“城仙居”的首批业主。

  2年前,在浙江临安市的九思村,村委书记汪苗华带头和另6户村民一起把老房子拆了,由联众公司出资建成七幢漂亮的小别墅,并将其中部分房间的30年使用权由联众公司以5到6万元的价格卖给城里人。从此,首批来自杭州的“城里人”开始住进了他们在农村的家。

  拥挤、快节奏的城市其实并不适合老人放慢的脚步,他们更需要的是身体的健康、心灵的宁静,而建设于天目山这样有着优美山水风景的“城仙居”,正顺应了城市老人的需求,于是,“城仙居”很快成了一些老人的热捧对象。而联众公司也迅速把这种模式“克隆”到了众多风景优美的农村。

  浙江省农业办公室负责人认为,城里人去乡村养老,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思路,也是休闲经济向纵深发展的一种体现。

相关稿件  
·高官专家齐聚杭州讨论休闲经济
·休闲经济论坛月底杭州开锣
·2004中国休闲经济国际论坛点燃“休博”之火
·休闲经济还是暴利产业? 透视开满鲜花的杭城
·杭州南山路开街2个月初显休闲经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