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称要给外商来进点货 脸熟翻译携100万货物消失
www.zjol.com.cn
2007年05月10日 14:48:3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事件
还是停机!把几个翻译的电话挨个打了一通,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工艺品的小叶终于彻底失望了。五一节前被他们拿走的10多万元货物,看来是真的打了水漂。
那天,几个翻译来到小叶的摊位,说是有外商要进货,本人走不开,由他们来代办。这几个人曾经来过几次,人很爽气,付款也及时,所以后来他们提出不付定金,先提货,小叶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到了说好的付款时间,小叶找出名片,打通了其中一个翻译的电话。对方却有点支吾:外商还没有把钱打过来,再等等吧,等等一定给你!
过了一个星期,小叶再打电话,已经找不到人了。
小叶急了,生意也不做了,直接按名片上的地址找过去,找不着翻译,却碰见其他几个经营户。一交流,大家心里都凉了半截——又被骗了,总货价有一百多万元。
直到现在,没有一个经营户见过几个翻译所说的“外商”。到底是外商操纵翻译玩“蚂蚁搬家”,还是翻译假借外商之名行诈骗之实?大家讨论不休。
但不管怎样,被弄走的货物是追不回来了。
分析
有需求就会有商机,近年来,义乌的翻译市场日渐壮大,翻译从业人员早已突破万人。除了英语翻译之外,还有大量小语种翻译。这其中,真正持有翻译证、有从业资格的可能还不到一半,尤其是小语种翻译更是如此。
由于环境的特殊性,业务联系、跑腿、打杂都是翻译们工作的主要内容,语言服务变得不那么重要。甚至有很多本来懂中文的外商,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也聘请翻译来替他们处理一应闲杂事务。翻译这个角色,在义乌小商品市场里面,几乎就成了外商本人的“替身”。经营户和他们做生意,一般都不会多问。
所以,几个翻译说要帮外商进货,经营户一点都没有怀疑。再加上义乌市场外贸订单的“潜规则”,付一点定金就可以先提货,上当似乎很难避免。
提醒
这类事件是市场经济中不可避免的,而目前普遍欠缺的诚信更是增大了商贸交往的成本。经侦大队民警说,在没办法改变某些不合理潜规则的前提下,最可靠的办法,还是要靠经营户们自身进行观察和判断。比如,多和对方聊聊天,获得关于他身份、所在企业更多的信息,到网上或者打电话查查。
来源:
杭州网-都市快报
作者:
蒋中意 郭 涛
编辑:
施袭森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