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之窗 更多 
 人物剪影 更多 
 相关专题  
  文化篇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省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见成效

   浙江在线05月14日讯 河水清、路畅通、垃圾少,一座座村庄变漂亮了,一个个农民干劲更足了——新气象从希望的田野上扑面而来。

  自2006年12月我省全面启动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培育新农民、弘扬新风尚、建设和谐新农村”这一重点,在主题教育活动中“讲给农民听、送给农民看、组织农民谈、集中农民学、教会农民做、联系农民结、带着农民干、排解农民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方兴未艾的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正在悄然改变着农村的面貌。

  让农民知晓

  “平常总是在地里忙,很少看书看报。这次村里发下来的新农村建设宣传资料,介绍了很多跟农民有关的政策,让我们知道了很多,对新农村建设很有信心。”日前,嵊州市金庭镇灵鹅村村民韩竹林这样对记者说。为了让新农村建设深入人心,嵊州市编印了多期“新农村建设特刊”近10万份,全部下发到农户手中。全市各乡镇、街道也结合各自具体情况,编写各种新农村建设宣传资料,鼓励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

  知,然后行。农民对建设新农村的知晓程度影响着他们建设新农村的参与程度。据统计,全省各地共编写各种便于农民阅读、适合农民口味的新农村建设书籍资料、画册1034种、270万份,以此来帮助广大农民认识、理解、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我省各地还通过组建专(兼)职讲师团等,发挥基层党校、农校等教育阵地的作用,广泛开展面向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宣讲活动。目前,全省共组建1181个宣讲团,开展14459场宣讲,农民听众达224万人次。

  新农村建设中,谁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今年2月底至3月初,平阳县500多个行政村评出百位“农民之星”,让农民学习身边可敬、可亲、可学的典型,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做先进”的浓厚氛围。

  新昌县针对农村赌博恶习、封建迷信、环境卫生等问题,开展农村社会风气整治:儒岙镇上里村开展村风议评活动,评家长里短,论孰是孰非,促村风民风好转,营造良好的农村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小将镇方泉村充分挖掘乡土历史资源——吴公祠,以乡贤精神激励和教育村民;回山镇官元村评选出50位优秀村民为“村风标兵”,还设立村级奖励金。

  让农民参与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如何提高农民的参与程度?我省各地从农民所关心的问题入手,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农民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针对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来。

  宁波市北仑区城东村被确定为“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创建村后,村里在村庄规划编制之初,就通过村民代表会、群众座谈会、村广播会、宣传栏、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将村庄规划的意义向每户农民宣讲,并征求意见。编制草案形成后,再向村民征求意见,修改后提交村民大会表决通过。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后,村里建起了小公园、篮球场、老年活动中心,一个环境整洁,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完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初现端倪,村民对于亲身参与规划的新家园感到既满意又自豪。

  建设新农村需要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各地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针对农村各类群体的不同需求,依托各类教育阵地,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班,内容涉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实用政策、法律法规、科技文化、经营管理、生产技能、诚信友爱、文明家庭等。嘉善县的“农村百姓课堂”、嵊州市的“农民论坛”等都很受农民欢迎。据统计,各地共举办近1.4万个培训班,培训农民150多万人次。

  慈溪市在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中,注重把中小企业主也纳为主题教育的对象,积极引导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目前,该市已有1000多家企业与180多个行政村结对,落实建设资金1500多万元,民营企业成了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让农民受益

  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不能搞形式主义,要让农民在教育活动中得到实惠。我省在主题教育中,把改进教育内容和方法与解民忧、帮民富结合起来,让农民受益,进而使主题教育真正成为民心工程、满意工程。

  今年春节期间,全省各地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包括杭州市的“乡风文明千里行”、宁波市“同迎新春,共建文明”等,共送电影下乡两万多场,送戏下乡5000多场;派出卫生医疗队1300多支,诊治农民41万人次;组织法律工作者到农村开展普法教育和法律咨询活动,为30多万农民提供了法律服务。

  平湖市结合新农村主题教育,不断巩固农村文化阵地,完善村级文化阵地的硬件。目前,该市126个行政村80%以上建成了标准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室),为农民提供一个“文化乐园”。曹桥街道还搭起了“农民读书会”平台,目前注册会员已有1200多名。省级科技示范户、勤安村农民葛炳其感慨地说:“我就是通过读书看报,掌握了大棚无土栽培技术,然后走上致富道路的。”

  在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中,各地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开展各种结对共建活动,形成新农村建设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和服务机制。在我省开展的“万家村企结对”活动中,全省企业与村、部门与村共结对1.5万对,到位资金4亿多元。全省文明单位为结对村新建文化活动室1800多个,共同开展文化活动8500多场次,送去扶持资金1.17亿元。

相关稿件  
·新农村建设中新昌县儒岙镇上里村传出环保佳话
·巴音朝鲁:努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我省3万乡镇公务员接受新农村建设培训
·让历史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焕发生机活力
·新农村建设既要创“亮点”更要破“盲点”
·胡谟敦蹲点金峨村研究如何加快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