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人员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尽可能地把全县市高中毕业班班主任的电话弄到手,然后挨个给他们打电话,通过班主任了解学生的高考成绩和家庭地址。分数比较低,或者干脆没到第五批分数线的学生,就成了重点争夺对象。这位老师说,每招进一个学生,招生人员能拿到一定的提成。
为了争夺生源,各个办学机构不惜互相攻击、诋毁,有的学校还把大二、大三的学生拉出去招生,拉进一个学生,奖一份提成。
一位参与自考助学的知情人士说,一般全日制自考班的学费是每人每年6000元以上,有些艺术专业的学费更高。以普通一个班50人计算,收入就在30万元以上,除掉房租、人工费等成本,剩下的就是利润了。
扯“公办”作幌子混淆视听
由于高额利润的存在,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进入了自考助学市场。教育部于2007年4月出台通知,要求各部属高校从今年秋季开始停止招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脱产班,也不能与其他机构合作举办脱产班。但记者发现,目前仍有部分民办自考学校打着高校的牌子在招收学生。
比如杭州某专修学院2007年招生简章在介绍联合办学时提到,学院与某高校自考部及多个大学成教院合作办学,共享部分教育资源和师资。这样的广告无疑能吸引一批对自考及助学机构不甚了解的学生和家长。
有些民办学校甚至与高校“合二为一”,由高校发放工作证,并迅速将“办学、招生、教育、管理”统一起来。有些高校的合作单位有四五个之多。
一位知情人士说,一所不知名的学校,挂靠到普通高校名下后,一般会将学生学费的10%到20%交给高校,作为高校的“管理费”。而自考学校为了把这部分支出赚回来,必须大量招生,以扩大收入。
“孩子能否考上大学是家长最关心的事情之一。与民办学校相比,我更相信公办学校。”一位考生家长说,“普通高校在家长的心目中有地位,所以很多专修学院一旦有了公办学校的牌子就会吸引很多自考生。”
被“公办”的幌子忽悠还是其次,对考生和家长来说更致命的是,一些民办自考学校管理混乱,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在杭州两所自考助学中心任课的一名姓周的老师对记者说,一个班级的好坏,全依赖班主任个人素质,班主任负责,管理严格,这个班还稍微好点,如果班主任不负责,那么这个班级的教学质量根本无从谈起。
同时,随着全日制自考助学机构越来越多,毕业率低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周老师说,由于自考实行宽进严出,教考分离,学生如果不努力的话,要取得文凭过程就长,一段时间后,有部分学生就自己放弃了考试,而剩下的学生中只有八成左右能通过全部考试,拿到文凭。
管理对策
今年有关部门将加大规范力度
针对自考助学市场出现的问题,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自考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相关统计显示,浙江省目前已开考62个专科专业和65个本科专业,还有多个新专业已经教育部考试中心批准,即将开出。今年上半年浙江有7000人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本、专科毕业文凭,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其中本科毕业生3900人。目前,浙江省自考委、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自学考试与全日制普通专科学校衔接和与普通高校学分互认政策,吸引了更多的高考落榜生报考。
但自考市场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今年5月,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已经发出通知,不允许民办教育机构以与普通高校合作办学的名义招生,办学、招生、教育、管理必须是同一主体。同时,要求助学机构在学生提前退学时,根据学生实际在校学习、住宿时间,按月计算应缴费用,及时退还多余费用。
上周,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召集杭州26家自考助学机构,举行了主题为“进一步规范自考助学招生宣传和管理”的座谈会,对参加自考助学的普通高校提出了“管理到位”等要求,要求招生宣传资料必须有高校的校级领导,至少是副校长签字才能发放。
“针对普通高校参与自考助学,我们要求普通高校就是办学主体,一定要派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参与,出了事情由普通高校承担责任。”省教育考试院一位负责人说。
对普通民办自考学校,管理部门要求宣传资料必须实事求是、办学主体名实相符,发布内容应严格与审批内容相一致。
同时,省教育考试院还将加大每年年检的力度,把具体规范量化。
“今年我们要大力整治自考助学市场。”省教育考试院的一位负责人说。
同时,省教育考试院的相关负责人还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就读学校时,最好先去这个学校考察一下,眼见为实,问问在该校念书的学生,而不是光听招生机构的宣传,也可以向省教育考试院助学处和高校有关部门咨询真伪。总之,家长和同学们作出选择前一定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