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1日讯
看似白嫩的豆腐,可能里面已经被添加了有毒物质,而你却丝毫察觉不了——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你餐桌前的豆腐可能来自地下的无证小作坊。
不过,今后碰到这种事的几率会大大减小。一场针对豆制品、豆芽的专项整治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全省铺开。从明年开始,豆制品也要挂上“身份证”——包装上无QS标志不能进入市场。昨天,省市质监部门现场接受了市民提问,给百姓吃了颗“定心丸”。
工业盐卤做出有毒豆腐
豆制品合格率仅41%
家住十五家园的尤小姐喜欢吃豆腐,她觉得豆腐不仅好吃,看起来雪白雪白的,吃起来也就更加放心了。但她最近却害怕吃豆腐了。前段时间,她回了趟老家,发现一家豆制品小作坊的老板从来不把做豆腐的工具洗干净,而且还听邻居说,里面放了一种叫“氯化镁”的成分,有毒却根本看不出来。
“添加剂有毒是完全有可能的。”浙江省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院副主任盛华栋告诉尤小姐,但不必过分担忧。他说,氯化镁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盐卤,是常见点卤物质。根据规定,氯化镁可以作为添加剂使用,但氯花镁有食用级和工业级区别。对人体有害的其实是工业氯化镁,含超标重金属,但由于其价格比食用氯化镁便宜,被一些“黑心”企业当作添加剂使用。
据了解,豆制品的质量问题并不局限于氯化镁,微生物超标、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使用非食品用化工原料等情况在豆制品中并不少见——6月份,省质监局共抽查豆制品621个批次,合格255个批次,合格率仅为41%。
而豆芽的质量问题也不容忽视。全省家庭作坊式孵化豆芽户难以计数,质量得不到保证。质监部门通过对113个批次豆芽的抽查,发现利用不洁水源浸泡,滥用生长剂、增白剂、保鲜粉等问题较突出。
无QS标志不得上市销售
不达标企业要强制淘汰
喜欢逛农贸市场的黄女士,对豆腐的好坏很有研究。她用手摸一摸,就知道豆腐好坏与否。但她发现没有经验的马大嫂,往往容易被卖家以次充好。“难道豆制品就没有一个统一的生产标准来保证它的质量吗。”
对此杭州市质监局食品监管处副处长楼立群解释说,其实关于豆制品和豆芽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一直都是有的,但有些企业,无视国家法规,偷工减料的情况确实存在。
去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将豆制品纳入市场准入范围,实施生产许可证,并计划从明年开始查处。这意味着,豆制品的生产有了硬件标准,厂家申请许可证时,必须通过生产环境、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制度等现场审查和产品质量的发证检验。明年豆制品包装上无QS标志不能进入市场。没有证,不按标准生产的企业面临强行淘汰。
而且为了让消费者最真切地了解到“入口食品”是否安全,去年下半年,质监部门还组织了一场“马大嫂访名牌“的活动。让市民亲眼目睹豆制品生产的整个流程,了解豆制品的生产环境,以及所添加的原材料,对所参观企业的豆制品更加放心了。“以后我们类似的活动还将继续搞下去。”
鼓励小作坊联合做强
年底无证作坊一律关停
专项整治也引起了不少小作坊的高度关注。昨天,杭州王女士就问,她姐姐在衢州开了一家豆制品作坊,为了做出新鲜的豆腐,他们晚上当作白天用,辛辛苦苦赚点生活费。如果取缔了可怎么办,这可是他们夫妻的生活依靠。
省质监局食品监管处处长王维荣说,这次省里下了大决心,还为此专门为“两豆”开了专项整治会议。可以肯定的是,今后没有生产许可证的小作坊是不可能被允许生产的。到今年年底,不能按期取证的企业和城乡接合部以内的小作坊将一律责令关停。
不过,整治不代表一棍子打死所有小作坊。据介绍,只要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到了生产许可证,就可以继续生存下去。如果他们缺乏更新设备、生产环境的必备资金,质监部门鼓励小作坊联合起来做大做强。当地政府对于主动关停歇业后再就业困难的,应给予一次性就业补助。
对豆制品、豆芽动起了“真格”会不会使价格上涨啊。昨天,不少市民就这个问题向专家进行了详细的咨询。刘阿姨说,她家人都爱吃豆腐、豆芽,尤其是豆腐,她一个星期至少会买3次。作为精明的马大嫂,她已经考虑到自己的菜篮子会不会难拎。
对此,专家认为,无证小作坊,其生产的食品安全无法保证,即便价格再便宜,也必须坚决取缔,这也是为百姓健康负责。
但取缔后并不会使豆制品价格上涨:一方面,规模豆制品企业受政府政策支持,比如水价、税收等。另一方面,企业经规模化生产之后,产量上去了,薄利多销,不但不会使价格上涨,反而有可能使价格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