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宁波的房价又现快涨势头。调查显示:市区三江片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扩大4.9个百分点,为2005年至今28个月以来的新高。7月份,新建住宅类商品房同比上涨9.2%。同时,住宅类二手房成交价格上涨6.6%;非住宅类二手房成交价格上涨4.5%。在这种形势下,许多人表示不解,也有一些需要购房的市民表示忧虑。到底是哪些因素助推了房价迅速上涨?平抑房价是否可能?市民又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最近的快涨势头呢?
多种因素助推房价
在一些人坚持认为现在入市都为自住型买家时,市场上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在签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投资客开始回头”,江东某高档公寓销售负责人对笔者说。 “分析原因,2005年及2006年两年间,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投资客觉得无利可图,迅速撤退。如今,房价又步入上涨快车道,这批投资客又纷纷回头。”这种声音不仅来自高档公寓,也涵盖了不少经济型楼盘,很多销售人员都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而很多开发商们或明或暗的捂盘销控行为,则进一步加剧了供需之间的矛盾。某专业人士表示,由于宁波市可用地块的稀缺,不少公司已经迫切地希望拥有项目,不惜天价竞地。因此,捂盘惜售、坐地涨价也就不鲜见了。而市民的消费心理则是:价格越涨,人们越买,于是价格就会再涨。这种现象被称为“跟风型消费”。 “前两年很多人一直在观望,以为房价会有转机。但事实远远超出了这些人的预期,从现在看,大多数人都放弃了观望,转变成了市场上又一股非常强大的购买力。”在这位业内人士看来,近来很多均价每平方米万元左右的楼盘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都是对这种“跟风型消费”的最好注解,甚至有很多人根本没注意自己购买的房型,抢到一套就欢欣鼓舞。
政府疏导才能治本
某业内人士表示,只有政府连续推出一大批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用地,才是治本之策。 “政策房和商品房分开应该说是一个明智之举,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政府有责任承担起来,而不是简单把这个责任转嫁给市场。”这种分化同样是对消费的一种疏导,不要让所有需求一股脑涌入商品房市场,而是在不同领域得到消化。
他认为,在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的申购过程中,如何审核把关也成为操作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如果过程潦草,那么就不能切实地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利益。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我国香港的成功经验,比如香港的申请过程就相当规范。市民得知政府在大力发展公屋和居屋,就能意识到房价会得到控制,因此不会轻易购买高价商品房,房价能够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消费需求也能正常分级。
不少开发商也表示,会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关于经济适用房的开发。比如万科地产在建造一批高档住宅的同时,承担起为深圳建设经济适用房的责任。但愿在宁波的房地产市场中,会出现更多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线开发商。这不仅是项目开发成本与利润的简单意识,而是开发商们对于社会责任感与民生的一种义务,房价上涨虽然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开发商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房价上涨的既得利益者,因此,做一些关乎民生的工程是理所应当的。
这位业内人士还表示,政府不仅要在增加保障性住房方面多做工作,还应该适时宣传合理消费观念。在人们的消费心理及消费习惯方面加以正常引导,遏止盲目攀比之风,树立初涉职场的年轻人先租房后买小套型再置换大套型的梯级消费理念。
平抑房价任重道远
很多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如果单纯依靠宏观调控政策来打压商品房价,似乎一直走不出越调越涨的怪圈,只有对消费需求做到分类对待,才能有平抑房价的可能。比如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给予保护性甚至鼓励性的政策倾斜。快速有效提高供应也是至为关键的问题。不久前,就有很多市民打来投诉电话,质疑某地块闲置多年都不见动静,某公司是否存在囤地嫌疑。政府应该对这一问题提高重视程度,除了提高新增出让住宅用地效率以外,盘活存量闲置土地是快速提高土地供应的有效途径。
还有不少市民表示,宁波市七部门联手撤查房地产市场,应该对开发商捂盘行为予以严惩。开发商在楼盘开发以及销售环节中的蓄意欺骗、蒙蔽、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也应该给予暴光。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报告建议,应选择部分问题比较突出的典型城市作为试点,尽快征收物业税,促进住房供给的有效释放。虽然政策尚未落实,但已经给一些投资客敲响了警钟。在房地产市场的后调控时代,只有切实、有效、针对各地区特点的政策,才能真正为广大老百姓谋福利,才能真正达到平抑房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