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的人潮,满地挤碎的玻璃,无数被踩踏掉的拖鞋……8月8日,是杭州庆春电影大世界开业8周年的日子,影院推出了当天电影票价一律8元的促销措施。让影院始料未及的是,超低的票价吸引了上万人,一度引起的混乱至少让5人受伤。(8月13日《中国青年报》)
众所周知,中国的电影市场几乎被大片垄断,即使是获得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最重量级奖项“金狮奖”的《三峡好人》,也是叫好不叫座,最惨淡的情景是一场电影只有两名观众!即便是商业大片,市场也并不景气,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杭州电影院的平均上座率仅在20%-30%,而杭州只是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缩影。这次杭州8元电影票价引爆万人追捧,在我看来,不是电影市场的“复苏”,其背后折射的是中国电影的现状和电影市场价格的怪圈。
有资料显示,2006年,中国电影总票房26.2亿元,按平均票价30元计算,共计8700万电影观众。而20世纪80年代初,电影票的平均票价是0.1元,全国每年有297亿观影人次,票房收入近30亿元。20多年的时间里,电影票价上涨300倍,票房却缩水近1/3。可以说票价的上涨,是票房缩水的主要原因。如今,中国电影在整体上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老百姓进影院的在减少,导致票房减少;票房减少导致电影投入资金不足;资金不足导致高质量电影产量减少;没有高质量电影,老百姓就更不进影院了。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电影市场正在萎缩,观众正在远离电影。是中国观众不再喜欢电影了吗?回答无疑是否定的。电影市场萎缩,固然与电影质量有关,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中国有名导演、名演员,也有高质量的电影。杭州8元电影票价引爆万人追捧,正好说明观众是非常喜欢电影的,只是中国电影越来越“贵族化”,过高的票价让越来越多的观众远离电影,中国电影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理论上电影市场应该是全球最大的。如果按平均8元票价6亿人年看一次电影计算的话,也有48亿元的票房收入。然而实际中国电影市场“很小”,2006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只有26.2亿元。这表明票价过高挡住了观众进入影院的脚步,也说明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不可忽视。中国电影要想走出恶性循环的困境,必须在降低票价上做文章,而这样做不只是为了使中国电影走出困境,更有以电影为载体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意义。
中国电影要想走出困境,必须考虑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人民还不富裕的国情,票价过高是观众无法承受的。中国电影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是商业电影完全走市场化之路,自负盈亏;二是主旋律电影和公益电影实行低票价制,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帮扶,让主旋律电影和公益电影走向观众,甚至不妨将之纳入公共事业管理范畴。而且,我认为主旋律电影和公益电影低票价制在中国是完全可以赢利的,并使其成为促进文化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总之,要让中国电影走出恶性循环的困境,就要让观众看得起电影,这是一切问题的起点。